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犬猫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魏宝宁,何俊慷,刘文智,王嘉欣,詹佩龙,蔡远荣,何浩鹏,张续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65-7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0
    摘要205)      PDF (1287KB)(192)    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犬猫的饲养数量与日俱增,因而犬猫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犬猫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肠道;犬猫会出现多种肠道疾病,且肠道内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对其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维持肠道稳态对犬猫的健康至关重要。该文论述了犬猫肠道的特点,阐述了犬猫肠道与微生物的关系、有益菌对犬猫肠道环境的影响,以及犬猫肠道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并对未来犬猫相关肠道问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日常饲养犬猫的过程中,可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物数量的稳定,补充益生菌等方法来改善其肠道环境,提高犬猫消化效率,同时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身体检查,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将来可以犬猫品种间差异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规律为基础,开展食品、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保障犬猫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提高其消化道汲取营养的能力,提升犬猫健康度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实验动物全身麻醉方法及用药研究进展
    林仁钊, 陈强, 朱洪辰, 高燕安, 阮洋, 刘岩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104-10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7
    摘要136)      PDF (1207KB)(173)    收藏
    全身麻醉是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疼痛和不适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动物处于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状态,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有力手段,全身麻醉的良好实施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种类、麻醉方法以及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应用文献的梳理,比较了不同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物对不同物种实验动物的影响。分析发现,复合麻醉适用于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操作复杂的实验性外科手术,而单纯麻醉适用于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的实验操作。该文为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的全身麻醉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棉籽粕抗营养因子和处理工艺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张建建, 王丽, 杨雪芬, 李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54-6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8
    摘要163)      PDF (1343KB)(161)    收藏
    棉籽粕是作为蛋白饲料原料之一,其粗蛋白质含量与豆粕相近,且其价格相对低廉,可替代畜禽饲粮中部分豆粕。然而,棉籽粕中含有的游离棉酚等抗营养因子却对营养物质和能量消化有着负面影响,制约着其饲用价值。因此,该文主要介绍了棉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及其抗营养效应,并阐述了酶解、发酵等处理工艺对棉籽粕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同时总结了棉籽粕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期进一步推动饲料企业对棉籽粕的了解,为合理配制畜禽饲粮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热应激对畜禽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熊云霞,易宏波,杨雪芬,王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60-6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9
    摘要134)      PDF (913KB)(159)    收藏
    热应激导致畜禽肠道健康损伤,降低畜禽生产性能,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热应激导致的畜禽肠道健康损伤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研究手段、采样部位、物种等的不同,造成现有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以畜禽肠道微生物研究手段的发展为出发点,主要综述热应激对畜禽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的影响,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热应激损伤畜禽肠道健康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山羊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许静雯,卞安萍,黄婧雯,董学媛,李依萍,张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7-1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2
    摘要205)      PDF (1017KB)(153)    收藏
    热应激对动物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山羊这类被毛厚、瘤胃发酵热增耗高的动物而言更是如此。当动物受到高热环境刺激时,超过其体温调节范围,导致全身性适应反应的产生,其中包括热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障碍。热应激不仅容易对山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影响到其生存和繁衍能力。该文将综述热应激对山羊生理、血液生化和免疫响应以及产奶、肉品质、采食、瘤胃微生物和繁殖能力的影响,阐明山羊热适应性机制。以期为生产中山羊热应激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改善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王盼, 王忠刚, 吴卓穗, 朱晓晴, 李雪玲, 胡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50-5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08
    摘要161)      PDF (1076KB)(118)    收藏
    随着肉类消费量逐年上升,肉类市场逐渐多元,更加健康营养美味的肉类成为消费者新的购买趋势。猪肉是全球消费量第二大的肉类,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生产出风味独特、肉质鲜美的优质猪肉产品是生猪养殖产业密切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国内外改善肉质相关研究,对改善猪肉肉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综述,为猪肉品质的研究和改良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9 个黄羽肉鸡品系的腹膜色素过度沉积特性比较分析
    何静怡, 何燕华, 刘天飞, 罗威, 陈鹏, 计坚, 罗成龙, 舒鼎铭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 50 (1):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1.01
    摘要131)      PDF (2242KB)(117)    收藏
    研究黄羽肉鸡不同品系资源的腹膜色素过度沉积性状(Hyperpigmentation of the Vis? ceral Peritoneum , HVP)种质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品系黄羽肉鸡HVP与体重、胫围及性别的关 系,为筛选出低HVP黄羽肉鸡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依据。该研究以9个21日龄的黄羽肉鸡品系 资源(n=6223)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品系间及公母群体间的HVP差异,同时分析HVP与体重、 胫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遗传背景下,不同品系黄羽肉鸡HVP性状等级存在 显著差异(P<0.05),地方鸡群3级黑腹膜过度沉积个体比例高于专门化培育品系。公母鸡群的 HVP也存在差异,母鸡中腹膜色素过度沉积等级更高(P<0.01)。相同群体遗传背景下,有8个 品系黄羽肉鸡的HVP与体重、胫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3级黑腹膜过度沉积的鸡群体 重与胫围较低;这提示我们,不同品系HVP的选育采用不同策略,地方鸡群体更应重视低HVP 定向选育,为推广到更多的黄羽肉鸡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地方品种鸡性连锁矮小基因检测优化及其应用
    林楚晓, 罗威, 郭钊文, 罗雪辉, 计坚, 罗成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1-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1
    摘要181)      PDF (2593KB)(113)    收藏
    性连锁矮小鸡因其体重轻、基础代谢低、耗料少、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地方鸡遗传改 良中极具潜力。为鉴定对矮小鸡基因(dw),并以及在繁殖过程中剔除杂合子个体,确保后代 无性状分离及鸡群胫长和体重等方面的均匀性。我们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251只矮脚黄羽 肉鸡进行PCR和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只含有dw 基因鸡仅扩增出727 bp的单一条带;其中 98只为矮小纯合子鸡,基因型频率为47.34%,33只为矮小杂合子鸡,基因型频率为15.94%。 研究表明,优化后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出含有dw 基因的鸡,且相较于酶切法,鉴定 结果更加稳定。此方法可用于矮小型肉鸡的早期选择,从而加快育种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毒害艾美耳球虫疫苗 ENYS 株 TaqMan q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靳浩展, 肖文婉, 廖申权, 戚南山, 李娟, 吕敏娜, 蔡海明, 胡俊菁, 林栩慧, 宋勇乐, 陈祥杰, 朱易斌, 尹理君, 张健騑, 张旭, 孙铭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1-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1
    摘要142)      PDF (2861KB)(108)    收藏
    为了对 E. necatrix ENYS 株在生产中进行质控及对临床应用效果的监测,该研究对 ENYS 株和 ENGD 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 TaqMan qPCR 检测 技术。结果显示,En?marker5 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最优的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分别为 500 nM 和 250 nM,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249,相关系数为 0.999,可以通过 Ct 值对模板浓度定量, 该方法检测下线为 290 个拷贝/反应和 50 个卵囊/反应,灵敏度是传统 PCR 的 10 倍;该方法可以 特异性检测 EnYS 株,不能扩增其他种的疫苗株和野毒株以及肠道病原菌;重复性检测的变异 系数小于 0.6%,重复性良好。本研究针对 E. necatrix EnYS 株开发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稳定性好的 TaqMan qPCR 检测方法,为 E. necatrix EnYS 株的安全性评估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 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广东省人工圈养虎肠道微生物组结构的研究
    王娅妮 1,2,李娜 2,3,任照文 2,3,孙通宝 2,张翩 2,陈晶 2,陈谭子芃 4,王晓虎 1,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39-4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6
    摘要129)      PDF (3827KB)(107)    收藏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 16S rDNA V1?V9 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 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 (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 东省人工圈养华南虎肠道微生物菌群较为健康,不同虎种间的肠道菌群结构没有显著性差 异,但基于饮食、环境、状态等条件导致菌群结构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 肠道菌群具有部分较高丰度的潜在致病菌属,表明本次研究调查的孟加拉虎和东北虎存在一 定的健康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不同虎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 构,对于这一濒危物种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圈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畜禽肉类预制菜安全卫生风险及对策
    黄元, 张翩, 陈荟茜, 姚悦, 伍洁丽, 陈锦良, 王晓虎, 王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 50 (1): 67-71.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1.11
    摘要64)      PDF (1016KB)(102)    收藏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预制菜的安全卫生问题引发了消费者担忧。畜禽肉类预制菜在预制菜中占有重要比例,其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与否影响着民众对预制菜产品的接受度。该文对畜禽肉类预制菜整个供应链上的安全卫生风险进行了逐一剖析,包括养殖环节的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农药污染和疫病病原,加工环节使用违规的添加剂和添加剂过量,保存和运输环节的冷藏温度、包装破损、污染杂质。对此,该文从企业角度提出对策:积极进行质量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配合、参与和推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管理系统;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新检测方法的应用、肉类物理防腐技术的应用和新型冷藏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野鸟携带病原体情况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庞李艳, 王红兵, 王晓虎, 韩银涛, 陈晶, 陈自强, 刘荣启, 吴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90-9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5
    摘要144)      PDF (1359KB)(100)    收藏
    野生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野生鸟类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面对疫病传播发展的日益复杂化与不确定性,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病原学检测存在局限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技术更新,极大地提升了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与鉴定能力。因此,为加强对鸟类携带病原体的传播疫病情况的了解,该文着重对野生鸟类携带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传统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野生鸟类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在探究野生鸟类携带病原体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野生动物疫病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不同碘添加水平对 22-63 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 甲状腺发育、血液甲状腺激素含量以及 胴体品质的影响
    谭淑君, 蒋宗勇, 李龙, 蒋守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9-1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2
    摘要113)      PDF (1002KB)(96)    收藏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碘对 22-63 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甲 状腺指数、血液甲状腺激素含量以及胴体品质的影响,以确定不同生长阶段黄羽肉鸡碘需要 量。分别选取 22 和 43 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公鸡进行 2 个饲养试验,每个试验的饲养周期为 21 天。试验一选取 22 日龄黄羽肉鸡公鸡 1 080 只,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将试验鸡随机分成 6 个处理 组,每个处理 6 个重复,每重复 30 只。试验二选用 43 日黄羽肉鸡公鸡 900 只,同样根据体重一 致原则随机分组,分为 6 个处理组,每个处理 6 个重复,每重复 25 只。处理组 1 为基础饲粮 组,处理组 2、3、4、5、6 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 Ca(IO3)2,使各组饲粮碘水平分 别为 0.00、0.20、0.40、0.60、0.80、1.00 mg/kg。结果显示:饲粮碘添加水平对 22-42、43-63 日龄 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 0.80 mg/kg 碘显著提高 了 42 日龄肉鸡的甲状腺指数和血浆 T4含量(P<0.05),添加 0.20 mg/kg 碘显著提高 63 日龄肉鸡 血浆 T3含量(P<0.05);添加碘显著提高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但对屠体率、半净膛率、 全净膛率以及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碘添加水平对 22-63 日龄黄羽 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添加适宜量的碘可提高黄羽肉鸡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胸肌率和 腿肌率,改善胴体品质。以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为评定指标,22-42 日龄、43-63 日龄快速型 黄羽肉鸡饲粮碘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 0.80 mg/kg 和 0.20 mg/kg,即饲粮适宜碘水平分别为 0.91 mg/kg 和 0.31 mg/kg,每日需要量分别为 0.90 g/d 和 0.24 g/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兽用药物制剂光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冯明亮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63-6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9
    摘要103)      PDF (963KB)(94)    收藏
    集约化养殖端药物使用过程中,对光高度敏感的活性组分和辅料会发生明显的降解,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如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制剂产品。充分认识药物或辅料光降解机制和动力学是产品开发的关键。目前,防止光降解和增强药物制剂光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配方和工艺研究上评估药品由制造到应用阶段的光降解情况。该文通过重点综述光降解机制、速率动力学以及影响光降解速率的因素,进而简要介绍提高光敏分子光稳定性的不同方法,以期为兽药制剂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分析及治疗
    蒋磊 1,2,刘源 2,李秀玲 2,杜兴乾 2,段连茂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83-8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3
    摘要139)      PDF (4135KB)(90)    收藏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2022 年 8 月底,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出现大量急性死亡。为确诊发病原因,对送检的发病仔猪进行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进一步通过血涂片检查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发病仔猪剖检病变多呈黄染、败血性变化,心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变形,呈星芒状、锯齿状和半月状等不规则形状,符合 附红细胞体特征,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为阳性,从而确认引起该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的病因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给药,5 d 后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病例的诊断结合了经典检测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所提出的治疗方案对规模化猪场在防控附红细胞体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曹雪珍 1,2,周庆丰 2,王连想 2,严专强 2,林丽苗 2,李薇 2,李群辉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54-5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8
    摘要98)      PDF (2207KB)(88)    收藏
    传染 性 法 氏 囊 病 病 毒 新 型 变 异 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 nVarIBDV 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 nVarIBD 的 VP2 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 物和一条特异性 Taq Man 探针,建立了一种 nVarIBD 的 Taq Man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该 方法可通过特异性扩增 nVarIBD VP2 基因来确定样品是否为 IBDV 新型变异株。通过构建重组 质粒 pMD18?T?VP2 对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特异性检测,最后使用该检 测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验证。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显示灵敏性可达 1.32×101copies/μL,高于 常规 RT?PCR 的 100 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 0.5%,结果表明该检测方 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该方法与常见禽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 的特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 nVarIBD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 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 IBDV 新型变异株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饲粮添加高剂量铁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空肠黏膜氧化应激的影响
    叶金玲, 范秋丽, 林厦菁, 罗琦丽, 陈利民, 苟钟勇, 蒋守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01
    摘要288)      PDF (1404KB)(88)    收藏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高剂量铁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空肠黏膜 氧化应激的影响。选用健康、发育良好的22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450只,按体重一致原 则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处理6重复,每重复25只鸡。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 1 200 mg/kg和2 400 mg/kg葡萄糖酸亚铁(以Fe计)。试验期21 d,试验期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 水。结果显示,三个处理组试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 0.05),1 200 mg/kg和2 400 mg/kg葡萄糖酸亚铁组的腹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00 mg/kg葡萄糖酸亚铁组的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以及空肠黏 膜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 200 mg/kg和2 400 mg/kg葡萄糖酸亚铁 组空肠组织中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和闭合小环蛋白? 1(ZO?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所有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高剂 量(1 200-2 400 mg/kg)的葡萄糖酸亚铁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虽无负面影响,但却 诱导了肉鸡空肠黏膜氧化损伤,且损伤程度与葡萄糖酸亚铁添加剂量有关,进而导致腹泻率 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肉种鸡中后期产蛋时间分布与抗氧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张焯深, 周婉怡, 韩雨欣, 周晓莉, 傅玉婷, 辛文涛, 蒋小龙, 沈栩, 江丹莉, 黄运茂, 欧阳宏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21-2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4
    摘要121)      PDF (1745KB)(86)    收藏
    产蛋中后期的卵巢氧化损伤会导致产蛋率降低和产蛋间隔时间延长,但是其与产 蛋时间分布规律的关系尚不清楚,该试验旨在研究肉种鸡产蛋中后期产蛋时间规律与机体生 化指标和氧化应激的关系。随机挑选111只肉种鸡进行产蛋时间分布监测,精准跟踪每一笼 鸡的产蛋情况,统计每日不同时间段产蛋量,试验为期14 d,根据统计结果将产蛋时间集中在 上午(0:00-12:00)的肉种鸡标记为A组(n=69),将产蛋分散在全天(0:00-24:00)的肉种鸡标记 为B组(n=42)。从A组和B组中随机选取各6只鸡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肝脏和卵巢 组织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A组与B组间的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在 肝脏组织中,A组的GSH??Px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CAT和SOD活性极显著高 于B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在卵巢组织中,A组的CAT活性显著高 于B组(P<0.05);而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NO含量和NOS活性极显著低于B组(P< 0.01)。结果表明,产蛋中后期,产蛋集中于上午的肉种鸡抗氧化能力高于产蛋分散于上下午 的肉种鸡,产蛋不集中的现象可能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夏季高温条件下妊娠后期及泌乳期添加紫檀芪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粪便菌群的影响
    顾方 , 高开国 , 温晓鹿 , 杨雪芬 , 王丽 , 蒋宗勇 , 肖昊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1-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1
    摘要97)      PDF (5754KB)(82)    收藏
    该文旨在探究紫檀芪对夏季高温条件下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粪便微生 物的影响。试验选取 30 头背膘相近的经产妊娠母猪(长白×大白,3 胎),随机分为 3 组,对照组 饲喂基础饲粮,P200 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200 mg/kg 紫檀芪,P400 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400 mg/kg 紫檀芪。试验期由妊娠第 75 天至哺乳第 21 天,环境温度为 27 ℃-30 ℃。结果表明:与 对照组相比,添加紫檀芪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平均日采食量和仔猪平均日增重无显著 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P200 组和 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Simpson 指数显著升高 (P<0.05);与 P200 组相比,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Bacilli、Lactobacillales 的相对丰度水平 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 P200 组相比,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Streptococcaceae、 Streptococcus 的相 对 丰 度 水 平 显 著 增 加(P<0.05);与对 照 组 相 比 ,P400 组仔 猪 粪 便 微 生 物 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 和 Ruminococcaceae 的相 对 丰 度 有 增 加 的 趋 势(0.05≤P< 0.10),Bacteroidetes、Bacteroidia、Bacteroidales 的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 述,饲料添加 200 和 400mg/kg 紫檀芪可以改善夏季高温条件下母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和母仔 猪粪便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cfa⁃miR⁃21 对犬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张妙齐 1#,赖健仪 1#,詹小舒 1,王丙云 1*,李东升 2,阮慧敏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25-3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4
    摘要91)      PDF (3292KB)(79)    收藏
    为研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UC?MSC?Exo)中携带的 cfa?miR?21 促进犬血管 内皮细胞(VECs)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该实验以犬 VECs 为模型,首先通过 qRT?PCR 筛选出 cfa?miR?21 最佳转染方案,然后使用 EdU 法和划痕实验,检测 cfa?miR?21 对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的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 qRT? PCR 进行验证,再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下游 ERK 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fa?miR?21 可促进犬 VECs 的增殖和迁移,其可通过靶向作用于 SPRY1,从而激活 ERK 信号通 路,发挥其在血管生成中的生物功能。该研究为 miRNAs 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提供了见解,揭 示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功能机制,并可能有助于未来的药物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猪圆环病毒 2 型相关疾病常见问题解析与对策
    李彦超 1,降浩琳 2,白挨泉 3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77-8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2
    摘要108)      PDF (919KB)(79)    收藏
    PCV2 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会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性衰竭综合 征(PMWS)、繁殖障碍(PCV2?RD)以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该文从 PCV2 的流行特点、免疫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养 猪生产人员提供 PCVD 的防控思路。PCV2 主要存在猪场流行率高、种猪群亚临床感染普遍、保 育及育肥前期感染压力大、精液和初乳垂直传播等流行特点。种猪场的亚临床感染会引起仔 猪 PCV2 的早期感染;保育及育肥前期感染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仔猪出现早期感染、母源抗体 干扰、初乳摄入量不足、免疫抑制等;后备母猪的引种混乱和免疫驯化不到位,会导致后备母猪 繁殖障碍及后代的早期感染;公猪精液受到 PCV2 的污染,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同时助推 了 PCV2 在猪群中的流行。因此,对于 PCVD 的综合防控,需要从后备母猪、基础母猪、仔猪以 及公猪出发,制订出适合猪场的免疫程序;配合减少交叉寄养、减低保育舍群体规模和密度、减 少使用带毒精液、以及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程序等管理措施,尽量减低 PCV2 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PCV2;流行特点;免疫;问题解析;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潘彦林 1,2,张俊勤 2,孙敏华 2,徐志宏 2,廖明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71-7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1
    摘要266)      PDF (2451KB)(78)    收藏
    2023 年 8 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 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 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 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 (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 DTMUV 与 SCS01 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Cluster 2.1;DuCV 与山东毒株 YF180401 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DuCV?1 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 DTMUV 混合感染 DuCV 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 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 DTMUV 和 DuCV 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链脂肪酸在生猪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朱晓晴,王忠刚,吴卓穗,王盼,李林峰,胡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14-2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3
    摘要120)      PDF (1005KB)(78)    收藏
    中链脂肪酸具有吸收快和安全等生物学特性,在生猪生产领域有较好饲养效果,应用前景广泛,目前中链脂肪酸在生猪饲养方面的综合性报道较少。该文从理化特性、代谢原理、生物学功能综合阐述中链脂肪酸的作用机理,归纳其在仔猪、育肥猪、妊娠和哺乳母猪四个阶段应用效果,阐述中链脂肪酸在生猪各时期中的潜在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象源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黄康,萨家祺,陈绚姣,麦洁文,吴其原,曾繁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70-7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12
    摘要111)      PDF (2076KB)(77)    收藏
    为了查明一例引起亚洲象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试验结合临床观察,采 集发病亚洲象尾部创口分泌物分离纯化优势致病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测序、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该亚洲象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卧地、呼气热和尾部创 口流白色分泌物等症状。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为乳白色、光滑圆形菌落,革兰氏 染色阴性,葡萄糖、枸橼酸盐、赖氨酸脱氢酶等生化试验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与10种肺炎 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在99.93%以上,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毒力基因检测发 现,分离菌株携带kfu、uge、wabG、khe、ureA 和fimH 6 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 株对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丁胺卡那霉素等17种 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经笼舍消毒与药物治疗后,该亚洲象病情好转并逐 渐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关于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的思考
    洪丽平,王翔,梁志军,郑建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87-8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15
    摘要165)      PDF (925KB)(77)    收藏
    兽用抗菌药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养殖场户不规范使用抗菌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兽药残留,进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为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国家积极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该文从过量使用抗菌药的危害、国内减量化行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的建议,以期为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低蛋白、低豆粕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 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付畅国,苗俊清,戎晓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32-3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6
    摘要98)      PDF (978KB)(75)    收藏
    该试验旨在研究采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替代豆粕制成的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对生长猪 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36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生长猪360头,随机分 成4 组,每组6 个重复,每个重复15 头猪,对照组A 饲喂正常蛋白水平的高豆粕日粮 (CP17.0),试验组B饲喂低蛋白水平的高豆粕日粮(CP15.0),试验组C饲喂低蛋白水平的低豆 粕日粮(CP15.0),试验组D饲喂低蛋白水平的低豆粕+复合酶制剂日粮(CP15.0),试验期为30 天。试验结果表明:低蛋白低豆粕日粮,不影响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 (P>0.05)。每千克体重增重成本以低蛋白低豆粕+复合酶的试验D组最佳,比正常日粮对照 组A低0.49元/千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白术多糖对 LPS 处理的雏鹅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白帅飞, 李冰心, 曹楠, 许丹宁, 田允波, 李婉雁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16-2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3
    摘要107)      PDF (3387KB)(74)    收藏
    该研究旨在探讨白术多糖对 LPS 处理后雏鹅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试验选用 80 只 1 日龄马岗鹅,随机分为四组,并在日粮中添加 400 mg/kg 白术多糖,在第 24、26 和 28 日龄腹腔注射 2 mg/kg LPS,每次注射结束 1 h 后采集脾脏,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RT? PCR 检测脾脏抗氧化酶(CAT、GSH?Px、SOD)、凋亡因子(Apaf?1、Caspase3、Caspase9 和 Fas)和抗 凋亡因子(BCL2)的 mRNA 表达量。结果显示,白术多糖能显著保护雏鹅脾脏免受 LPS 导致的 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缓解脾脏细胞凋亡作用。白术多糖能够使 LPS 处理雏鹅脾脏 的抗氧化能力恢复。白术多糖对 SOD 的影响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在 LPS 处理 1、2、3 次后,均 观察到白术多糖使脾脏的抗凋亡能力均显著上升,且在第 3 次后抗凋亡效果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中山麻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前景
    吴咏梅, 李震源, 肖冬梅, 梁巧华, 殷颖珊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62-6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0
    摘要90)      PDF (1043KB)(73)    收藏
    绿色生态养殖畜禽,不仅对养殖生态环境友好,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而且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天然安全,满足现代人对安全食品高品质的需求,促进畜牧业高质量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总结了中山麻鸭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建立、鸭场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等技术要点,并阐述了中山麻鸭品牌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挖掘中山麻鸭优势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及发展地方农村经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宠物用抗寄生虫药米尔贝肟的研究进展
    段新华, 吴寒光, 陈雨晴, 李颖鑫, 刘志昌, 柯艳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57-61.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09
    摘要92)      PDF (1298KB)(72)    收藏
    米尔贝肟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Marolides)兽用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该药对犬心丝虫表现出特效作用,对犬猫体内外多种寄生虫也具有强烈的驱杀效果。然而,目前对米尔贝肟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综述分析。因此,该文对米尔贝肟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毒性作用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该药在我国宠物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饲料中添加黑水虻酵素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黄文庆,李瑜琬,黄燕华,李国立,朱喜锋,王国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49-5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7
    摘要92)      PDF (968KB)(72)    收藏
    该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 4%黑水虻酵素,测定杂交鳢(Chnna maculate♀×Chnna argus♂)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探讨其应用效果。试验选用 180 尾 初始均重为(5.31±0.01)g 的杂交鳢,随机分 2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挑选体表健康、活力 好的杂交鳢 30 尾。养殖试验 63 d。(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杂交鳢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成 活率和形体指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脂体比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系数呈现下降趋势 (P=0.074)。(2)试验组杂交鳢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 白、白球比、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 化(P>0.05)。(3)试验组的杂交鳢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上升(P< 0.05),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和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 (P>0.05)。饲料中添加 4%黑水虻酵素可以改善杂交鳢的饲料系数、提高其肝脏抗氧化能力, 不会对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基于饲养层细胞培养鸡小肠上皮细胞及紫锥菊提取物对其增殖的影响研究
    吉艺宽,李美娣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5): 37-4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5.07
    摘要126)      PDF (1619KB)(71)    收藏
    该研究为了探究鸡肠道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鸡肠道上皮细胞(IEC)的可 能性及紫锥菊提取物对IEC的增殖影响。试验首先通过IV型胶原酶消化法得到鸡肠道成纤维 细胞,并采用丝裂霉素C将其制备成饲养层细胞与分离的鸡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 免疫荧光鉴定鸡IEC角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其细胞增殖能力及紫锥菊提 取物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鸡肠道上皮细胞表达角蛋白,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增 殖能力良好,体外存活达14 d;此外31.25-2000 μg/mL 的紫锥菊提取物能有效促进受损的鸡 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其中浓度为500 μg/mL效果最为显著(P<0.01)。因此,鸡肠道成纤维细胞 可以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鸡肠道上皮细胞,且紫锥菊提取物对其增殖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短串联重复序列扫描技术对无特定病原体新西兰兔遗传结构的分析
    刘科 1,黄小红 1,陈傍柱 1,刘天平 2,张富发 1,陈华财 1,顾为望 3,王刚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33-3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5
    摘要86)      PDF (1243KB)(68)    收藏
    应用 STR 扫描技术,对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SPF 级新西兰兔进行遗传检测和分析,以掌握该兔群体遗传结构,为制定繁殖育种方案提供依据,并为兔遗传分析方法提供参考。试验采集 33 只种兔耳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选用多态丰富的 23 个微卫星位点对基因 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扩增产物进行 STR 扫描,扫描结果运用 popgene32 软件分析群体观察等 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香隆指数和有效杂合度等遗传结构信息。结果显示,全部 23 个微 卫星位点 PCR 扩增良好,兔群体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 1.52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2786,平均香隆指数为 0.2442,平均有效杂合度为 0.1564。初步掌握了该 SPF 级新西兰兔群 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STR 扫描技术及选用的 23 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兔群体遗传结构检测和分析,将为兔遗传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养殖模式对罗非鱼脆化效果的影响
    陈健, 覃瑶, 王绥涛, 林艾影, 李诗洋, 黄文庆, 王国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35-4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06
    摘要96)      PDF (3206KB)(68)    收藏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脆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集了池塘养殖模式和简易帆布池养殖模式的罗非鱼,比较其生长性能、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模式对罗非鱼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其体长、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头肾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肝脏、肠道和肌肉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帆布池组罗非鱼肌肉的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大于池塘组(P<0.05),而肌肉硬度、黏性、回复性和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同等条件下利用帆布池养殖的罗非鱼肌肉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更好,肉质脆化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昆虫蛋白⁃黑水虻在宠物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穆琳琳, 耿浤力, 张智超, 刘岳, 周宁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67-7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1
    摘要119)      PDF (1088KB)(66)    收藏
    近年来,宠物行业与传统饲料行业均面临蛋白质饲料原料短缺的严峻问题,高质量的新型蛋白资源因此备受关注。黑水虻作为一种优质且可持续的资源型昆虫,因其食性广泛、繁殖迅速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饲料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其营养价值主要集中在幼虫期和预蛹期,富含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构成优于豆粕。幼虫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中链饱和脂肪酸,此外还含有抗菌肽、几丁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黑水虻已获批作为宠物食品中的蛋白质原料使用,经验证其可显著提高宠物食品的适口性及宠物的消化率。该文从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入手,为其在宠物食品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颜士琦, 李复坤, 王红彩, 周晓敏, 樊全宝, 冯钰鑫, 齐冬梅, 赖月辉, 黄福强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80-8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3
    摘要120)      PDF (1088KB)(66)    收藏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 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目前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养猪国家防控CSF 的主要 手段,因此正确利用试验室或临床检测技术检测CSFV抗体,准确评价猪群CSF疫苗免疫效果 和评估非免疫猪群中是否存在CSFV感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CSF防控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针 对正相间接血凝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质芯片技术、荧 光微球技术等目前常用的CSFV抗体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CSF免疫评估和CSF综 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中国主要地方猪资源杂交利用屠宰性能对比分析
    李林峰,吴卓穗,王盼,曾检华,胡旭进,李剑豪,孟繁明,胡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24-3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04
    摘要135)      PDF (2704KB)(66)    收藏
    不同品种杂交配套是地方猪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为获得兼顾生产性能和风味品 质的商品代,我国围绕地方猪品种开展不同组合杂交研究。目前杂交组合众多,且尚无针对 地方猪杂交利用性能数据统计的报道。本文统计研究较多的 18 个地方猪及培育品种共 119 种 杂交组合,分析对比后代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等屠宰性能。结果 发现,二元杂交中,各杂交系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屠宰性能存在差异(P<0.05);三元 杂交中,两广小花猪杂交系的屠宰性能与其他杂交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文对高品质猪 肉生产、地方猪品种选择和杂交方式组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广东省畜禽预制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鑫,银仲智,黄子民,倪军,徐晴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4): 73-7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4.11
    摘要91)      PDF (1206KB)(65)    收藏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预制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其中,畜禽预制菜主要指使用猪牛羊禽肉及其副产品为原料所制作的预制菜产品。近年来,在懒人经济与疫情的催化下,国内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广东省依托政策东风、资源及市场优势,从省级层面有组织地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而畜禽预制菜产业更是众多企业争先发力的赛道。该文基于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探讨广东省畜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 三重 RT⁃qPCR 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连聪 1,向国庆 2,潘浩华 3,罗胜军 2,吕殿红 2,宋帅 2,贾春玲 2,牛瑞辉 2, 郭素茵 4,李汝洪 4,邹永基 4,温肖会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48-5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7
    摘要140)      PDF (1383KB)(64)    收藏
    新城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与禽流感是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相似的三种急性传染病,且存在混合感染。为建立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三重 RT?qPCR 检测方法,该研究对比了 GenBank 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L 基因、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1a 基因和禽流感病毒(AIV)NP 基因,经分析选取保守序列设计了三套引物与探针,通过 优化检测方法的反应体系,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 NDV、IBV 和 AIV 的三重 RT?qPCR 方法,并 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 NDV、IBV 和 AIV,有较好的特异性;方法对三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 3.02×102copies/μL,有较高的敏感 性;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不大于 1.28%,有良好的重复性。使用本研究 建立的方法对 102 份临床咽拭子进行检测,并与常规 RT?PCR 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 96.6%。 本研究建立的三重 RT?q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 NDV、IBV、AIV 三种病毒 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动物疫病生态型监测预警策略分析
    卢受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6): 86-8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6.14
    摘要95)      PDF (1030KB)(63)    收藏
    近年来,我国非洲猪瘟、欧美国家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动物疫病的频发,给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提出了提高建设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风险因素能力的新要求。该文基于对当前动物疫病传播链的生态学分析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思考,提出了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方法;通过基于风险的采样和生态型监测,提出了获得足够长时间稳定的动物疫病流行数据为基础的监测预警模式。这为有关部门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实现动物疫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和提升动物疫病监测的敏感性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樱桃谷肉鸭肝脏发育早期 IGF 和 IGF⁃ⅠR 基因 表达规律研究
    龙美合 , 陈伟 , 金成龙 , 郑春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3): 10-1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2
    摘要65)      PDF (1167KB)(62)    收藏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 120 枚受精鸭蛋,在第 16、21、28 胚龄,和第 7、14、21 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重和肝脏质量重 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肝脏发育相关 IGF1、IGF2、IGF?ⅠRmRNA 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IGF1、IGF2、IGF?ⅠR 在 16 胚龄鸭肝脏中已有少量表达。随胚龄/日龄增加 IGF1 mRNA 表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IGF2 和 IGF?ⅠRmRNA 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 势。IGF1、IGF2、IGF?ⅠRmRNA 表达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三个基因在鸭早期肝脏生长 发育过程中存在协同表达现象,肝脏 IGF1、IGF2、IGF?ⅠRmRNA 的表达在鸭早期发育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