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18
上一期   
复合益生菌对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作用研究
苟钟勇,范秋丽,丁发源,程忠刚,陈利民,林厦菁,王一冰,张赛,阮栋,叶金玲,马曼婷,蒋守群
2025, 50(4):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1
摘要 ( )   PDF (10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对老年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 殖相关性状与组织器官指数的影响。该研究选取68周龄288只正常产蛋的京粉蛋鸡,按产蛋 率接近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蛋鸡饲粮中分别添加0、200、300、400 mg/kg复合益生菌。 研究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蛋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量均有一定的影响趋势 (P<0.10),随着饲粮中益生菌添加量增加,产蛋率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47),日产蛋量也 呈线性升高的趋势(P=0.092),不合格蛋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8)。300 mg/kg组蛋鸡生 产的鸡蛋蛋壳压强最高,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着蛋鸡饲粮中复合益生菌添加剂量的 增加,鸡蛋哈氏单位呈现出先升高后略降低的显著二次效应(P=0.005),蛋鸡优势卵泡个数也 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78)。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对蛋鸡腹脂率有显著影 响(P=0.037),300 mg/kg复合益生菌添加组蛋鸡腹脂率最低。根据哈氏单位和腹脂率对饲粮中 添加的复合益生菌剂量反应建立的抛物线或折线模型的显著性P 值和相关性R2值结果和综合 考虑该研究中所有指标的数据结果,最终确定老龄蛋鸡饲粮中复合益生菌最佳添加剂量为 300 mg/kg。
湖羊耐热性的评价及生理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的检测与分析
王璠,邹剑伟,莫智化,韩伟,杨多虎,胡德强,农华婷,韦英明,张瑞门,黄艳娜,蒋钦杨
2025, 50(4):  8-1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2
摘要 ( )   PDF (11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耐热性湖羊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 为解析湖羊耐热性机制和制定缓解绵羊热应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在夏季7月1日-8月20日 平均温热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在85.5的条件下,试验共选取811只胎次一致 (均产过2胎)、健康状况良好且采用相同饲养管理的经产空怀母羊于一幢羊舍集中饲养,检测 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心率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耐热(Heat resis? tance,HR)湖羊(n=30)和热敏感(Heat stress,HS)湖羊(n=30)。结果显示:HS组湖羊的呼吸频 率、直肠温度和心率显著高于HR组(P<0.01);HR组湖羊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WBC)和血红蛋 白浓度(HGB)极显著高于HS组(P<0.01),淋巴细胞数(LYM)显著高于HS组(P<0.05)。HR组 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HSP90(HSP90)含量极显著高于HS组(P<0.01);HR组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皮质醇(COR)含量极显著高于HS组(P<0.01);HR组免 疫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也均 极显著高于HS组(P<0.01)。综上所述,与HS湖羊相比,HR湖羊的抗热应激和免疫能力更强。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蓝塘猪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周荣,苏巧云,罗绿花,麦然标,纪红美,余婉娴,梁涣连,石俊松,邹娴,孟繁明,蔡更元
2025, 50(4):  17-21.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3
摘要 ( )   PDF (15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试验旨在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对蓝塘猪进行克隆,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或濒危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新的有效途径。试验通过采集蓝塘猪耳组织进行体细胞克隆,比较了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对蓝塘猪体细胞建系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性别的蓝塘猪供体细胞制备的克隆胚胎在体外培养的发育效果,最后进行了克隆胚胎的体内移植。结果表明,与组织块法相比胶原酶法能更快的获得细胞及更多的细胞总量。不同性别的克隆胚胎在体外培养的卵裂率和囊胚细胞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雄性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雌性(P<0.05)。通过3个批次的蓝塘猪克隆胚胎体内移植,最终成功获得4头健康克隆仔猪。该研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了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蓝塘猪,为蓝塘猪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蛋鸭营养需要量》的验证试验
张宇红,张姝越,陈伟,王爽,夏伟光,金成龙,王胜林,郑春田,张亚男
2025, 50(4):  22-2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4
摘要 ( )   PDF (11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当前蛋鸭养殖行业对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喂养策略的迫切需求,该课题组对发 布的《蛋鸭营养需要量》(GB/T 41189-2021)开展了一项验证试验,以标准推荐营养素水平的 95%、100%和105%配制饲粮,通过对蛋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测定,探究目前标准的适用 性。该研究选取29周龄生产性能相似的健康龙岩山麻鸭21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 复,每个重复12只鸭。分别饲喂三种饲粮,试验周期18周。结果显示:在产蛋性能方面,各组 龙岩山麻鸭产蛋率、料蛋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影响了龙岩山麻鸭采食量、平均蛋重以及 破蛋率,其中100%组的采食量最低,105%组的平均蛋重最高,105%组的破蛋率最低(P< 0.05);在蛋组成方面,显著影响了蛋清重和蛋壳重(P<0.05),其中105%组蛋清重和蛋壳重均 较高,但各组的蛋组分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蛋品质方面,对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 壳强度、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影响了蛋形指数,其中105%组的蛋形指数最高 (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产中最关注的产蛋率、料蛋比和蛋品质为评价标准, 目前《蛋鸭营养需要量》(GB/T 41189-2021)的标准可满足蛋鸭生产需求,若增加破蛋率为评 价指标,可适当降低营养素水平到95%。
快大型马冈鹅早期生长曲线拟合及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罗雷,彭思跃,张凯特,陈文俊,林日晖,郭鹏云,黄智荣,张力允,罗茂浚,李秀金,张续勐,黄运茂,田允波,伍仲平
2025, 50(4):  28-3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5
摘要 ( )   PDF (13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快大型马冈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该研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 talanffy三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对264只快大型马冈鹅(公鹅130只,母鹅134只)1-90 日龄的体重进行拟合,并对70日龄的体重与体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公鹅的最佳生 长曲线拟合模型为Logistic模型(R2=0.998),拐点日龄为39.9 d,拐点体重为2 272.05 g,成熟体 重为4 434.85 g;而母鹅的最佳生长曲线拟合模型为Gompertz 模型(R2=0.999),拐点日龄为 31.5 d,拐点体重为1 564.31 g,成熟体重为3 888.30 g。70日龄马冈鹅的体尺与体重之间存在 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胫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因此,建议快大型马冈鹅在早期体重选 育时可将胫围作为参考。为充分发挥快大型马冈鹅公鹅和母鹅早期生长发育的潜力,建议公 鹅在1-40日龄阶段着重提高营养水平,而母鹅在1-32日龄阶段提供充足营养较为适宜。
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生长、品质及效益比较
陈晓瑛,黄文,周炳全,孙育平
2025, 50(4):  34-3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6
摘要 ( )   PDF (10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是广东省罗氏沼虾最典型的两种养殖模式。该文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池塘单养和“种茜养虾”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池塘单养模式相比,“种茜养虾”池塘养殖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个体规格、肥满度和肌肉新鲜度优势显著。“种茜养虾”池塘养殖模式罗氏沼虾体成分中的粗蛋白质和钙含量,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池塘单养模式。“种茜养虾”模式的收益、净利润、投入产出比和成本利润率均明显高于池塘单养模式。综上“种茜养虾”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更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品位。研究结果为罗氏沼虾养殖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米林藏鸡禽白血病的监测与分析
许欣纯,何静怡,严霞,陈鹏,贾少炎,计坚,罗成龙
2025, 50(4):  40-4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7
摘要 ( )   PDF (1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禽白血病(AL)不同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及其组合使用的可行性以及原种米 林藏鸡群体的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和AL净化情况,该研究以米林藏鸡为对象,采用ALV p27 抗原ELISA检测法和ALV?J PCR核酸检测法,对2020至2024年共计1 333份随机采集的全血样 品进行ALV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曾祖代米林藏鸡中,ALV p27抗原ELISA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 15.42%,ALV?J PCR核酸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2.49%,两种检测方法检出总阳性率为17.23%,其 中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的个体仅有3只,占总阳性个体的3.95%。此外,自2020 年开展AL净化至2024年,米林藏鸡群体AL阳性率在2020?2024年间从17.23%降至0。结果表明, 曾祖代米林藏鸡群体中存在ALV?J亚群与其他亚群的混合感染;两种方法组合使用检测能够大大 提高ALV检出率,可为实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米林藏鸡群体AL净化的进展较为显著,基本实 现了鸡群中AL的有效控制,可为该鸡种的AL防控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玫瑰精油及活性成分对海豚链球菌等3种水产源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徐祎冰,林治钰,冯凯恩,梁凯淇,庹江玉,李嘉玲,刘思萍,刘晓曦
2025, 50(4):  45-5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8
摘要 ( )   PDF (13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研究天然无害的植物精油代替抗菌药物对水产细菌的抑制活性,该研究 检测了玫瑰精油及其抗菌活性成分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对副溶血弧菌、海豚链球菌、哈维氏 弧菌三种水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使用打孔法和十字交叉法测定玫瑰精油及其抗菌活性成分 抑菌圈直径,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玫瑰精油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 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后用微量肉汤棋盘交叉法测定其三种有效成分的联合抑 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试验结果表明玫瑰精油及其活性成分对 副溶血弧菌、海豚链球菌、哈维氏弧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香茅醇的抑菌效果最佳。将三种玫 瑰精油的活性成分进行两两联用后研究其联合抑菌效果,发现其联用效果均为无关或拮抗。 提示玫瑰精油及其成分香茅醇对3种水产源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将为后期玫瑰精 油抗菌作用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小麦麸在猪上的有效能及氨基酸消化率研究进展
张建建,王丽,杨雪芬,李平
2025, 50(4):  51-6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09
摘要 ( )   PDF (12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位居第三,其加工产生的副产物小麦麸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较高,有效能值略低于玉米,是重要的能量饲料原料之一。然而小麦麸因来源、加工方式及抗营养因子等的不同,导致小麦麸的营养价值差异较大,制约着其饲用价值。因此,该文主要针对不同小麦麸营养成分的差异、猪的有效能和氨基酸消化率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藿香及其复方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邓东艳,曹舒婷,熊云霞,杨雪芬,高开国,王丽
2025, 50(4):  61-6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0
摘要 ( )   PDF (10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畜禽健康,由此引发的热应激、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免疫抑制等问题,给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藿香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缓解腹泻等功效。把藿香及其复方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生产,可不同程度改善畜禽热应激,促进动物胃肠健康,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该文对藿香及其复方制剂的理化特性和在畜牧生产中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促进藿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浅谈狮头鹅种蛋的孵化技术
杜埜,邱丽君
2025, 50(4):  67-7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1
摘要 ( )   PDF (10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狮头鹅原产于潮汕地区,被誉为“世界鹅王”,其体型庞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狮头鹅种蛋具有蛋大、蛋壳坚硬和壳上膜厚等特点,孵化过程具有特殊性。该文针对狮头鹅种蛋孵化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控制、湿度管理、通风换气、转蛋频率、照蛋时机及出雏技术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点及参数,旨在提高狮头鹅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为养殖者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水鸡的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
李毅苑,何永新,区梓涛,叶彩群,胡玉婵
2025, 50(4):  73-7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2
摘要 ( )   PDF (12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模拟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自然孵化环境,即调控温度、湿度等关键 参数,并在孵化后对黑水鸡幼雏进行适宜的饲养和护理,以探究黑水鸡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方 法。结果表明:黑水鸡人工孵化期为18-20 d,其中多数为19 d;黑水鸡卵重为(18.33±1.00)g, 卵径为(42.14±0.79)mm ×(29.24±0.64)mm,卵形指数为1.45±0.03;在孵化温度为37.8℃、相对 湿度为55%的条件下,孵化率为88.89%;黑水鸡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失重,失 重与孵化天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33x+18.339,R2=0.998;黑水鸡幼雏的生长 发育符合Logistic 、Gomertz 和Von Bertalanffy 生长曲线模型,曲线拟合度(R2)分别为0.981、 0.963、0.955,其中Logistic模型拟合度最高。Logistic方程为y=172.68(/ 1+21.587e-0.132609t),拐点 质量A/2=86.34 g,拐点日龄lnB/k=23.16 d。研究结果对于黑水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管理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提高黑水鸡的繁育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
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法沙龙对红耳龟麻醉效果的观察
彭仕明,谢伟骏,黄康,曾玉慧,陈谭子芃
2025, 50(4):  78-8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3
摘要 ( )   PDF (1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水栖龟类的临床麻醉药物组合与麻醉效果,试验采用右美托咪定(0.05 mg/kg) 联合阿法沙龙(5 mg/kg)对9只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进行麻醉试验,分别记录麻醉 诱导期、麻醉期和麻醉苏醒期的时间和试验动物表现,以评估药物镇静、镇痛及肌松等效果;采 集试验动物血液和心率等指标,以评估麻醉对试验动物生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物组 合作用于红耳龟使得诱导期时长为(12.11±2.86)min,且可提供(51.89±7.21)min的有效麻醉时 间,麻醉过程中试验动物表现平稳,无不良反应。使用颉颃剂阿替美唑(0.5 mg/kg)进行肌肉注 射,试验动物在(18.22±4.42)min后完全苏醒。麻醉操作对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率影响 总体不显著。说明该组合和剂量适合作为水栖龟类的临床麻醉。
新型鹅星状病毒基因1型和2型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徐杭,刘梦凡,尹政浩,陆泳锟,李雨泽,罗浩健,林俊杰,王一侨,刘莹莹,梅堃,黄淑坚
2025, 50(4):  83-9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4
摘要 ( )   PDF (40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地检测新型鹅星状病毒(Novel Goose Astrovirus,NGAstV)基因 1型(NGAstV?1)和基因2型(NGAstV?2)双重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 tion,qPCR),该研究根据NGAstV?1 和NGAstV?2 的ORF2 蛋白设计鉴定引物,建立SYBR Green I的双重qPCR检测方法并用36份疑似感染NGAstV?1和NGAstV?2的雏鹅肝及肾组织样 品进行评估。试验结果显示qPCR相关系数为0.997,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 MUV)、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 rus,NDRV)、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鹅细小 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度为1.12×101 copies/μL;重复性试 验结果显示:组间变异系数小于0.8%,组内变异系数小于0.5%,具有良好重复性。由此可知, 该qPCR可高效、特异地检测NGAstV?1和NGAstV?2,为NGAstV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株鹅源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彭珊,王超,朱婉君,张济培,陈济铛
2025, 50(4):  94-10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5
摘要 ( )   PDF (80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发的传染病,20日龄内雏鹅具有 高致死性,而青年鹅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易被忽视。2024年11月,广东揭阳某地养鹅场青年 鹅群(56日龄)急性发病,为明确病因,针对送检的病死鹅进行剖检并无菌采集肝、脾和肠组织 样本,通过PCR/RT?PCR方法对常见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测。将GPV阳性组织样 本研磨处理后接种至鹅胚,随后对PCR阳性尿囊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并基于获得 的序列数据开展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组织样品中鹅细小病毒核酸呈阳 性,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核酸均为阴性。阳性病 料组织悬液接种鹅胚后,鹅胚死亡且胚体严重出血,鹅胚尿囊液PCR检测为GPV阳性。测序 结果显示,毒株基因组全长为5 028 bp,由ITR区域和NS、VP基因构成,将该毒株命名为GPV/ GD/3121/2024株。相似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DY16株的NS1和VP1基因相似性最高,分别 达到99.4%和95.9%。GPV/GD/3121/2024株与国内近年GPV分离株(DY16株、RC16株和HB? 2019株)全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7.5%。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非结构蛋白NS1和结构蛋白VP1 序列的遗传演化分析均显示,分离株与欧洲疫苗株(VG32/1)、中国大陆疫苗株(GDaGPV、 SYG61v)和台湾疫苗株(82?0321V)均同属一个大分支,遗传关系较近。此外,与经典GPV毒株 相比,GPV/GD/3121/2024株VP1基因含有3个特有的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为A2496T、G2515C、 A2772G,这些突变导致VP1结构蛋白发生V38L、S178T和Y491H氨基酸位点改变。该研究确 定了该场青年鹅发病致死系感染GPV所致,并对毒株进行分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简 要比较了国内GPV的分子特征,为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信息。
从全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广东省种业未来
童雄,闵力,张志飞,谭昇,马新燕,李大刚
2025, 50(4):  105-11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6
摘要 ( )   PDF (25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明了我国肉牛存栏量与牛肉产量之间的演变特征,揭示了国内牛肉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与进口依赖格局;通过种质资源引进维度,探讨活牛及冻精进口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结合市场流通体系,剖析热鲜肉消费市场波动规律。聚焦广东省肉牛产业,重点从供需结构失衡、规模化养殖水平、特色奶牛养殖模式三重视角评估发展现状,理清了肉牛优质种源短缺、良种繁育体系基础薄弱、育种方向与多元化市场需求不匹配、地方品种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足等突出种业问题。基于广东种业瓶颈分析,提出涵盖全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遗传改良技术定向优化、智能化种质创新平台构建、优良种质特征相关遗传标记开发等要素的系统性发展路径,为广东省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林芝市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洛桑旦达,欧珠,曹长仁
2025, 50(4):  111-11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7
摘要 ( )   PDF (9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深入分析了林芝市牦牛产业的现状,并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文章概述了牦牛产业在林芝市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回顾了产业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了牦牛养殖的规模、分布情况及产业链结构。针对牦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制约、养殖技术滞后、市场及品牌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养殖技术、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品种改良和强化品牌建设等发展建议,并对林芝市牦牛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
赵万余,田娟
2025, 50(4):  116-12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5.04.18
摘要 ( )   PDF (17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固原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肉牛养殖模式已由传统的散养模式向适度密集 养殖和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从2014年到2023 年:肉牛年初存栏量由36.06万头增长到66.59 万头;肉牛年粪污产生量由296.15 万吨增长到546.87万吨。探究固原市肉牛养殖和粪污资源 化利用现状,对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固原市肉牛养殖及粪污处理 和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条发展建议,以期为固原市肉牛产业绿色、 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