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年文章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4 Vol.4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新进展
蒋守群, 王怡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1-1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1
摘要
(
222
)
PDF
(1345KB)(
404
)
可视化
收藏
黄羽肉鸡因其肉质优势和在市场上的规模,在家禽业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环境局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禽肉的需求也在增高,黄羽肉鸡的营养代谢与饲料研究也仍是热点。该文从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与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代谢调控技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三大方面综述了2022年国内外对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以期为黄羽肉鸡精准营养供给技术精细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丽诗, 陈义烘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11-2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2
摘要
(
209
)
PDF
(1921KB)(
211
)
可视化
收藏
水生动物生活于不断变化的水体环境之中,并时刻受其影响。凡纳滨对虾为具有开放式血淋巴管系统的变温动物,这些生理特征,决定了相较于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水体环境变化对其生理状态更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环境胁迫。一般而言,凡纳滨对虾可以通过
主动逃避、物理屏障、神经内分泌调节及胁迫信号通路调控等多种措施,从不同的层次对环境胁迫做出反应。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各种组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凡纳滨对虾内质网应激响应、氧化应激响应等过程的分子机制均已得到了初步的揭示。该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关于凡纳滨对虾中若干重要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就该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未来方向进行初步的谈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饲喂侧孢短芽孢杆菌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刘育成, 翁光英, 宋敏, 刘志昌, 马现永, 邓盾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26-3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3
摘要
(
113
)
PDF
(2682KB)(
115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中山麻鸭F7及其子代生长、屠宰性能和蛋品质的评价
李贞明 1 ,马现永 1 ,余苗 1 ,崔艺燕 1 ,田政巍 2 ,殷颖珊 2 ,容庭 1 ,吴咏梅 2* ,田志梅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33-3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4
摘要
(
358
)
PDF
(2116KB)(
129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山麻鸭F7代及其子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蛋品质的差异,以此评价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品质优势。试验选取中山麻鸭F7和其子代各2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10周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挑选公母各2只进行屠宰,测定其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24周龄后,每个重复选取3枚鸭蛋测定其孵化性能,43周龄,每个重复选取3枚鸭蛋测定其蛋品质。结果表明:1)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体重于10周龄进入平台期。中山麻鸭 F7 代的胫围及体斜长显著低于子代,颈长及胸宽显著高于子代(P<0.05)。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中山麻鸭F7代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其子代(P<0.05)。3)中山麻鸭F7代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其子代(P<0.05)。此外,中山麻鸭F7代的蛋重有低于其子代的趋势(P<0.10)。综上,中山麻鸭F7代和子代的体重于10周龄进入平台期,F7代的屠宰性能显著优于其子代,但其蛋品质显著差于其子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损伤的疗效试验研究
林仁钊 1 ,丁成城 1 ,陈瑜 2,3 ,李晋飞 2,3 ,陈嘉欣 1 ,苏雅琳 1 ,林飞 1 ,石达友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38-4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5
摘要
(
95
)
PDF
(3131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为观察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创伤的治疗效果,试验设置A组(细菌抗菌肽组),B组(左氧氟沙星组),C组(模型对照组)。在实验兔成功构建角膜创伤模型之后,分别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相关试验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菌抗菌肽组与左氧氟沙 星组实验兔的泪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8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抗菌肽组实验兔角膜的深层损伤已基本修复,其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菌肽组实验兔的眼房水中IL?1、IL?8、MMP?2等促炎因子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组;活菌计数结果显示,细菌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创伤后眼部细菌感染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P<0.05)。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在治疗实验兔角膜损伤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为细菌抗菌肽在兽医临床上治疗宠物角膜损伤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与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猪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
李律雯,刘燕,伍宏凯,梁祺琦,高志敏,伍绍登 *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43-5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6
摘要
(
123
)
PDF
(2952KB)(
82
)
可视化
收藏
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猪肉样品经过乙腈提取,低温冷冻、高速离心脱脂,反向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测定,使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的结果示,在5-200 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在空白猪肉样品中添加5、50、100、200 μg/kg水平的药物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在60%-110%之间,RSD在1.03%-8.07%之间(n=6)。结果表明,此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简单,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猪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史大庆,徐少珠,张国丽,肖永珍,齐冬梅*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51-5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7
摘要
(
136
)
PDF
(1131KB)(
151
)
可视化
收藏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地诊断PEDV感染对于预防和控制PED至关重要,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PEDV、病毒蛋白及核酸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免疫学方法;RT?PCR、实时定量RT?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CRISPR?Cas系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针对PEDV的抗原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PEDV的临床监测和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猫犬皮毛健康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炜,张玲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57-6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8
摘要
(
257
)
PDF
(1084KB)(
493
)
可视化
收藏
也有宠主会喂食功能性宠物营养品,以达到改善猫犬皮毛健康状态的目的。然而市面上调控猫犬皮毛健康的营养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食用后效果也缺乏理论、试验等的多重验证,难免存在“夸大功能性”的现象。加强营养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营养品食用效果的验证试验,有利于产品的研发创新,也有利于宠物营养品行业的发展。目前,尚未见营养物质调控猫犬皮毛健康的系统报道。该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锌、肌醇、二甲基砜等营养物质在猫犬皮毛健康调控中的应用,并提出改善皮毛健康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猫犬皮毛健康的营养调控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宠主选择功能性宠物营养品时提供营养成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
李贞明 1,2 ,余苗 1,3 ,刘志昌 1 ,李书宏 1 ,杜宗亮 1,2 ,王利敏 4 ,马现永 1,3* ,容庭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65-6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09
摘要
(
262
)
PDF
(1277KB)(
314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畜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收益的产业,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畜牧业逐渐成为一种智慧型产业,因此,智慧型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该文通过介绍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的情况,给出发展建议,并对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效益比较分析
陈晓瑛 1 ,朱华兴 2 ,徐伟领 2 ,何富宏 2 ,王国霞 1 ,黄文 1 ,孙育平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70-7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10
摘要
(
198
)
PDF
(1062KB)(
216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罗非鱼产业发展较为低迷,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山市坦洲特色水产研究工作站为拓展罗非鱼产品市场供给多元化、提升罗非鱼品质和价值,推动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进应用示范了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在坦洲镇罗通水产养殖场和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坦洲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两种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研究。模式1选用大规格罗非鱼(约1 kg)直接进行脆化养殖;模式2采用罗非鱼幼鱼(12.5-25.0 g)原塘养殖后再进行脆化,其中养殖30 d后脆化80 d记为模式2??1;养殖5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2;养殖6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3;养殖60 d后脆化120 d记为模式2??4。经养殖管理和数据追踪,比较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条件下渔获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发现,不同养殖模式的存活率都高于97.00%。养殖模式2??1单位产量低于养殖模式1,而其他模式都高于养殖模式1。养殖模式1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养殖模式2,养殖模式1的单位利润为40.86 元/m 2 ,投入产出比1∶1.63,成本利润率为63.28%。养殖模式2的单位利润为-0.75-6.34 元/m 2 ,投入产出比1∶0.99-1.09,成本利润率为-1.29-9.32%。在不考虑前期养殖周期的情况下,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利润率、单位利润、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在2??4组出现亏损状况,单位利润为-0.75 元/m 2 ,成本利润率-1.29%。本研究结果将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罗非鱼脆化适宜养殖模式选择及罗非鱼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野生猫科动物复合麻醉的探究
何善逵 1,2 ,阳朝伟 2 ,张浪 2 ,马顺 2 ,刘进辉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77-81.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11
摘要
(
88
)
PDF
(1069KB)(
37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野生猫科动物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差异和不同的手术目的等特点,选取2种或2种以上药物研制个性化的复合麻醉剂,进行联合麻醉,为科学保定野生猫科动物服务,已逐渐成为动物医学麻醉领域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动物学界就野生猫科动物以右美托咪啶、舒泰、异氟醚、布托啡诺等药物相互联合麻醉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临床数据不断丰富,为我们深入探究野生猫科动物复合麻醉方式提供了有益参考。综合近年研究成果,在野生猫科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运输临床操作中,用舒泰50和右美托咪啶混合肌注,视情况辅以异氟醚或 布托啡诺,能够确保稳定的麻醉效果,同时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复合麻醉具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减少的实际效用,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粤东地区鸡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余志会 1,2# ,方肆云 3# ,刘文俊 1 ,戚南山 2 ,李娟 2 ,吴彩艳 2 ,林栩慧 2 ,吕敏娜 2 ,蔡海明 2 ,胡俊菁 2 ,宋勇乐 2 ,陈祥杰 2 ,朱易斌 2 ,尹理君 2 ,张健騑 2 ,廖申权 2* ,孙铭飞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1
): 82-8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1.12
摘要
(
91
)
PDF
(1716KB)(
25
)
可视化
收藏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造成的原虫病。为明确粤东地区鸡群中的球虫病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粤东地区18个规模化养鸡场采集700份粪便样品,利用PCR方法检测样品中鸡球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粤东地区的鸡球虫病总检出率高达95.71%(67/70),主要流行虫种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检出率分别55.71%(39/70)和48.57%(34/70)。1-25日龄肉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检出率最高,为69.23%;大于25日龄肉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检出率最高,可高达60%。分析发现粤东地区鸡球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存在,但单一虫种感染占比最高(42.86%)。本研究对粤东地区规模化养鸡场的鸡球虫病流行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为粤东地区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向勇, 唐铮, 李林林, 徐志宏,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1
摘要
(
245
)
PDF
(1781KB)(
299
)
可视化
收藏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星状病毒属成员,主要危害 3 周龄以下雏鹅。雏鹅感染后以内脏器官表面和关节腔中显著的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 80%,死亡率可达 50%;未死亡雏鹅则出现生长抑制和免疫水平降低等现象,更易受到其他病原的侵害。GAstV 既够能通过粪口途径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同时还具备跨宿主传播的能力。目前该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且尚无针对该病的商品化生物制品,使得在制定该病的科学防控措施时仍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健全的药物配套,导致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围绕 GAstV 的病原学、流行情况、致病性、免疫应答及其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 GAstV 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措施的初步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利用白消安制备公鸡生殖前体细胞移植受体的研究
何燕华,陈鹏,符明永,邹娴,刘文华,罗成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8-1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2
摘要
(
90
)
PDF
(2795KB)(
121
)
可视化
收藏
该试验旨在开发适合制备鸡生殖前体细胞移植受体公鸡的方法。试验选用5-7月龄、体重相近、繁殖性能正常的81只岭南黄公鸡进行试验。试验分两次开展,试验一根据公鸡体重计算白消安用量,试验二不以公鸡体重来计算白消安用量,而是每组固定白消安用量。通过分析注射白消安后第 15 天 、30 天、45 天或 60 天公鸡的血常规指标、体重、睾丸重、死亡率、曲精细管直径、周长和面积及生育能力,评价白消安直接注射到年轻公鸡睾丸中制备鸡生殖前体细胞移植受体方法的效果。试验一结果表明,注射白消安后第 15 天仅有1只注射量为1.2 mg/kg的公鸡睾丸部分曲精细管内出现生精细胞减少现象,对血常规指标、死亡率、睾丸大小和重量以及受精率均无影响,而其他鸡只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试验二结果表明,公鸡睾丸注射 30 -50 mg/单侧白消安后第 15 和 30 天,睾丸大小、重量明显变小,第 30 天后组织切片分析显示睾丸内精曲细管膜底部和腺腔排空,第 45 天注射量为 30-40 mg/单侧的公鸡睾丸内大部分精原干细胞可以恢复,白消安注射组在第 15 - 45 天公鸡配种后受精率明显下降,但整个过程中公鸡体重和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表明,公鸡睾丸注射白消安可以清除内源性精原干细胞,且睾丸正常生理生殖功能不受影响,注射剂量为 30-40 mg/单侧后第 30 天,公鸡睾丸内精曲小管膜底部和腺腔排空,此时是注射生殖前体细胞最佳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鸡呼吸产热代谢的研究
张建建, 李平, 蒋守群, 王丽, 杨雪芬, 张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16-2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3
摘要
(
96
)
PDF
(2070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采用 2×2 试验设计,结合生长代谢和绝食代谢呼吸测热试验,对 250 日龄公鸡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食期间,小室 1 和小室 2 的呼吸商、产热量分别为 1.049、1.104、247.743、207.796 kcal/d,说明在采食期间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绝食期间小室 1 和小室 2 的呼吸商、产热量分别为 0.855、0.778、184.189、155.399 kcal/d,说明在绝食期间细胞呼吸主要底物为蛋白质;光照条件下小室 1 和小室 2 的呼吸商、产热量分别为 0.960、0.966、221.198、231.643 kcal/d,无光条件下小室 1 和小室 2的呼吸商、产热量分别为 0.944、0.916、170.787、171.499 kcal/d,说明鸡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条件下代谢高于黑暗条件。由此可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小室所得结果相近,在不同采食条件下,两种小室差异较大,但小室 1 的结果可能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慢病毒介导的 CRISPR/Cas9 靶向 ACTB 基因sgRNA 的设计及活性验证
朱新宇,何燕华,李晓娇,刘子敬,张晓爱,罗成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23-2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4
摘要
(
114
)
PDF
(4754KB)(
94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旨在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对鸡 β?肌动蛋白(β?actin,ACTB)基因外显子 2 上设计的 4 条 sgRNA 进行切割活性验证,为在ACTB 基因位点定点敲入外源基因提供工作基础。本实验通过网站设计四条特异性识别ACTB 基因的 sgRNA 序列,构建到带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上,在 293T 细胞上包装慢病毒,然后将慢病毒液感染稳定表达 Cas9蛋白的鸡成纤维细胞系(DF?1)验证 sgRNA 的切割活性。通过细胞荧光表达分析、T7E1 内切酶和体外活性检测,鉴定出有切割活性的 3 条 sgRNA,为后续在 DF?1 细胞上进行功能验证、基因定点敲入奠定了实验基础,同时为后续在鸡这一物种中进行基因编辑提供了研究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锁核酸探针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艳, 卞志标, 翟少伦, 李春玲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30-3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5
摘要
(
66
)
PDF
(1825KB)(
99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早期痕量检测方法,该研究以 PEDV 的 M 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锁核酸(LockedNucleic Acid,LNA)?TaqMan 探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基于 LNA?TaqMan 探针的 PEDV 荧光定量 PCR 方法,并与常规 TaqMan 探针法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所建立的 PEDV 的 LNA?Taq?Man 探针荧光定量 PCR 方法最低检测限为 3.2 拷贝/微升,较常规 TaqMan 探针法提高了 10 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 1%,重复性较好。应用该方法对 103 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 PEDV 阳性样品 47 份,阳性率 45.63%,与常规 TaqMan 探针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 90.38%。本研究建立的基于 LNA?TaqMan 探针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为 PEDV 的精准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稻鸭共作与圈养模式对麻鸭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冯杯仪,王国霞,刘文俊,郑春田,张亚男,王爽,夏伟光,金成龙,吕艳涛,陈伟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37-4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6
摘要
(
102
)
PDF
(1452KB)(
62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比较研究稻鸭共作和圈养两种饲养模式对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稻 田养鸭生态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选择来自一个商业孵化场的 400 只雄性 1 日龄麻鸭随 机分为稻鸭共作组(密度为 30 只鸭/亩)和圈养组(密度为 10 只/平方米),每组 10 个重复,每个 重复 20 只,试验时长 49 天。圈养按 20 只鸭子分组分配到 10 个铁丝地板围栏,共 200 只;另外 200 只在稻田放养。在 49 日龄时,分别测定这两组鸭的体重、采食量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组日增重、日采食量、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01),而圈养组料重比高于稻鸭共 作组(P<0.001)。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蛋鸭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 耗,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钾和镁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及对肉品质的影响
韩熙, 崔百磊, 肖昊, 熊云霞, 温晓鹿, 王丽, 杨雪芬, 胡胜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41-4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7
摘要
(
229
)
PDF
(1031KB)(
166
)
可视化
收藏
钾镁元素是生猪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矿物质元素。钾离子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离子平衡,水平衡以及渗透压平衡,镁离子则在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及脂肪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日粮添加矿物元素可改善猪生长性能并调控肉品质。该文综述了日粮添加钾镁元素对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钾镁元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期为钾镁元素在生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天然多糖对炎症性肠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樱文,郭世宁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46-51.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8
摘要
(
165
)
PDF
(1067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炎症性肠病(IBD)具有持久性和反复性的特点,目前临床治疗药物效果差、价格昂 贵且不良反应大,给患者带来长期困扰。天然多糖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副作用少,可通过减 轻炎症、缓解氧化应激、调整菌群、保护黏膜屏障等多方面治疗 IBD。此外,多糖还可作为 IBD 药物的载体。由于多糖的种类繁多及结构复杂,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文章通 过探讨天然多糖在治疗 IBD 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卢立康,许楷惠,黄元,蔡汝建,王晓虎,陈晶,向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52-5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9
摘要
(
188
)
PDF
(1023KB)(
150
)
可视化
收藏
伪狂犬病,也称阿氏病(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 度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定宿主的情况下,伪狂犬病毒可以侵入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牛、 羊等,从而导致易感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我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报道猪 伪狂犬病,且自 2011 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新的猪伪狂犬病变异株,致使养猪业遭受严重的 经济损失。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设计和相关疫苗的开发,但伪狂犬病仍在 养猪业广泛存在,近些年发现其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 强烈关注。目前我国的猪场普遍实行伪狂犬疫苗免疫,因此检测免疫后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 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目前对 PRV 的抗体检测方法,针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对猪场临 床上选择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STING 信号通路在不同宿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焕硕, 牛瑞辉, 赵亮, 罗胜军, 温肖会, 宋帅, 贾春玲, 周秀蓉, 吕殿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57-6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10
摘要
(
158
)
PDF
(1622KB)(
116
)
可视化
收藏
cGAS?STING 是一种细胞内 DNA 感受器,可以针对入侵的病原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STING 通路激活可启动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和核因子(NF?κB)。IRF3 能向细胞核内转运,并触发免疫刺激基因(ISGs)和Ⅰ型干扰素(IFNs)的表达,导致免疫细胞激 活并迁移到靶细胞,NF?κB 能驱动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cGAS?STING 可导致介导炎症反应的 蛋白产生,并且能在宿主抵抗入侵的病原、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和衰老相关炎症中发挥 着独特和关键的作用。该文以 cGAS?STING 信号通路的结构和功能作为切入点,对其在不同宿 主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 cGAS?STING 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罗非鱼鱼肉质地脆化的研究进展
周少华,郑丽明,邵丽玉,谭均梅,谢波,丁管洪,李家洲,陈红萍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65-6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11
摘要
(
171
)
PDF
(1031KB)(
391
)
可视化
收藏
脆化是改善人工养殖罗非鱼肉质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饲喂含有蚕豆的饲料,来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增强肌肉耐折力等,从而达到脆化肉质的效果。但是,此方法也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肠道粘膜损伤,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目前,关于蚕豆中哪种因子在发挥脆化作用,通过何种机制改善罗非鱼肉质,尚不清楚。该文对脆肉罗非鱼的养殖情况,及脆化后罗非鱼鱼肉的品质、生长性能、肠道及免疫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罗非鱼脆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水禽养殖水体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志远,黄运茂,朱辰语,李泳,王淇,王重义,欧阳宏佳,张续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70-7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12
摘要
(
94
)
PDF
(1032KB)(
202
)
可视化
收藏
水禽的饲养离不开水,而集约化养殖导致的水体污染对水禽养殖产业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养殖污水通常由于细菌滋生导致细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影响水禽的健康与性能。养殖污水处理是改善上述现状的常用做法。水禽养殖污水处理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向养殖水中添加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态制剂;向养殖水中添加聚铝化合物等净水剂;改变养殖模式。本文系统分析了养殖污水对水禽健康和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水禽养殖污水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水禽养殖污水处理综合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广东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开发利用现状
吴林瑛,梅瑰,吕晓慧,张洁华,罗成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75-8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13
摘要
(
173
)
PDF
(1031KB)(
144
)
可视化
收藏
畜禽种质资源是畜牧业原始创新、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升畜禽种业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广东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丰富,畜禽种业综合实力强,近年来保种与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目前广东畜禽遗传资源规模、现行的保种技术和方法、保护体系建设情况及创新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详细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路径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建立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开发利用良性循环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三元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张坤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81-8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14
摘要
(
91
)
PDF
(1010KB)(
68
)
可视化
收藏
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为猪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实现猪场自繁自养、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猪场生产潜力的前提,是猪场高效生产持续稳定的基本保障之一。本文从三元后备母猪的选育、发情、疾病和配种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也对三元后备母猪的管理要点进行概括,希望能够帮助到猪场养好后备母猪,提高受胎率和分娩率,进而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夏季高温条件下妊娠后期及泌乳期添加紫檀芪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粪便菌群的影响
顾方 , 高开国 , 温晓鹿 , 杨雪芬 , 王丽 , 蒋宗勇 , 肖昊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1-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1
摘要
(
97
)
PDF
(5754KB)(
82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探究紫檀芪对夏季高温条件下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粪便微生 物的影响。试验选取 30 头背膘相近的经产妊娠母猪(长白×大白,3 胎),随机分为 3 组,对照组 饲喂基础饲粮,P200 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200 mg/kg 紫檀芪,P400 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400 mg/kg 紫檀芪。试验期由妊娠第 75 天至哺乳第 21 天,环境温度为 27 ℃-30 ℃。结果表明:与 对照组相比,添加紫檀芪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平均日采食量和仔猪平均日增重无显著 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P200 组和 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Simpson 指数显著升高 (P<0.05);与 P200 组相比,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Bacilli、Lactobacillales 的相对丰度水平 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 P200 组相比,P400 组哺乳母猪粪便微生物 Streptococcaceae、 Streptococcus 的相 对 丰 度 水 平 显 著 增 加(P<0.05);与对 照 组 相 比 ,P400 组仔 猪 粪 便 微 生 物 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 和 Ruminococcaceae 的相 对 丰 度 有 增 加 的 趋 势(0.05≤P< 0.10),Bacteroidetes、Bacteroidia、Bacteroidales 的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 述,饲料添加 200 和 400mg/kg 紫檀芪可以改善夏季高温条件下母猪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和母仔 猪粪便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樱桃谷肉鸭肝脏发育早期 IGF 和 IGF⁃ⅠR 基因 表达规律研究
龙美合 , 陈伟 , 金成龙 , 郑春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10-15.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2
摘要
(
65
)
PDF
(1167KB)(
62
)
可视化
收藏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 120 枚受精鸭蛋,在第 16、21、28 胚龄,和第 7、14、21 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重和肝脏质量重 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肝脏发育相关 IGF1、IGF2、IGF?ⅠRmRNA 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IGF1、IGF2、IGF?ⅠR 在 16 胚龄鸭肝脏中已有少量表达。随胚龄/日龄增加 IGF1 mRNA 表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IGF2 和 IGF?ⅠRmRNA 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 势。IGF1、IGF2、IGF?ⅠRmRNA 表达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三个基因在鸭早期肝脏生长 发育过程中存在协同表达现象,肝脏 IGF1、IGF2、IGF?ⅠRmRNA 的表达在鸭早期发育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白术多糖对 LPS 处理的雏鹅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白帅飞, 李冰心, 曹楠, 许丹宁, 田允波, 李婉雁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16-2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3
摘要
(
107
)
PDF
(3387KB)(
74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探讨白术多糖对 LPS 处理后雏鹅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试验选用 80 只 1 日龄马岗鹅,随机分为四组,并在日粮中添加 400 mg/kg 白术多糖,在第 24、26 和 28 日龄腹腔注射 2 mg/kg LPS,每次注射结束 1 h 后采集脾脏,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RT? PCR 检测脾脏抗氧化酶(CAT、GSH?Px、SOD)、凋亡因子(Apaf?1、Caspase3、Caspase9 和 Fas)和抗 凋亡因子(BCL2)的 mRNA 表达量。结果显示,白术多糖能显著保护雏鹅脾脏免受 LPS 导致的 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缓解脾脏细胞凋亡作用。白术多糖能够使 LPS 处理雏鹅脾脏 的抗氧化能力恢复。白术多糖对 SOD 的影响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在 LPS 处理 1、2、3 次后,均 观察到白术多糖使脾脏的抗凋亡能力均显著上升,且在第 3 次后抗凋亡效果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cfa⁃miR⁃21 对犬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张妙齐 1#,赖健仪 1#,詹小舒 1,王丙云 1*,李东升 2,阮慧敏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25-3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4
摘要
(
91
)
PDF
(3292KB)(
79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UC?MSC?Exo)中携带的 cfa?miR?21 促进犬血管 内皮细胞(VECs)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该实验以犬 VECs 为模型,首先通过 qRT?PCR 筛选出 cfa?miR?21 最佳转染方案,然后使用 EdU 法和划痕实验,检测 cfa?miR?21 对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的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 qRT? PCR 进行验证,再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下游 ERK 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fa?miR?21 可促进犬 VECs 的增殖和迁移,其可通过靶向作用于 SPRY1,从而激活 ERK 信号通 路,发挥其在血管生成中的生物功能。该研究为 miRNAs 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提供了见解,揭 示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功能机制,并可能有助于未来的药物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短串联重复序列扫描技术对无特定病原体新西兰兔遗传结构的分析
刘科 1,黄小红 1,陈傍柱 1,刘天平 2,张富发 1,陈华财 1,顾为望 3,王刚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33-38.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5
摘要
(
86
)
PDF
(1243KB)(
68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STR 扫描技术,对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SPF 级新西兰兔进行遗传检测和分析,以掌握该兔群体遗传结构,为制定繁殖育种方案提供依据,并为兔遗传分析方法提供参考。试验采集 33 只种兔耳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选用多态丰富的 23 个微卫星位点对基因 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扩增产物进行 STR 扫描,扫描结果运用 popgene32 软件分析群体观察等 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香隆指数和有效杂合度等遗传结构信息。结果显示,全部 23 个微 卫星位点 PCR 扩增良好,兔群体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 1.52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2786,平均香隆指数为 0.2442,平均有效杂合度为 0.1564。初步掌握了该 SPF 级新西兰兔群 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STR 扫描技术及选用的 23 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兔群体遗传结构检测和分析,将为兔遗传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广东省人工圈养虎肠道微生物组结构的研究
王娅妮 1,2,李娜 2,3,任照文 2,3,孙通宝 2,张翩 2,陈晶 2,陈谭子芃 4,王晓虎 1,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39-4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6
摘要
(
129
)
PDF
(3827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 16S rDNA V1?V9 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 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 (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 东省人工圈养华南虎肠道微生物菌群较为健康,不同虎种间的肠道菌群结构没有显著性差 异,但基于饮食、环境、状态等条件导致菌群结构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 肠道菌群具有部分较高丰度的潜在致病菌属,表明本次研究调查的孟加拉虎和东北虎存在一 定的健康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不同虎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 构,对于这一濒危物种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圈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 三重 RT⁃qPCR 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连聪 1,向国庆 2,潘浩华 3,罗胜军 2,吕殿红 2,宋帅 2,贾春玲 2,牛瑞辉 2, 郭素茵 4,李汝洪 4,邹永基 4,温肖会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48-53.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7
摘要
(
140
)
PDF
(1383KB)(
64
)
可视化
收藏
新城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与禽流感是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相似的三种急性传染病,且存在混合感染。为建立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三重 RT?qPCR 检测方法,该研究对比了 GenBank 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L 基因、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1a 基因和禽流感病毒(AIV)NP 基因,经分析选取保守序列设计了三套引物与探针,通过 优化检测方法的反应体系,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 NDV、IBV 和 AIV 的三重 RT?qPCR 方法,并 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 NDV、IBV 和 AIV,有较好的特异性;方法对三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 3.02×102copies/μL,有较高的敏感 性;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不大于 1.28%,有良好的重复性。使用本研究 建立的方法对 102 份临床咽拭子进行检测,并与常规 RT?PCR 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 96.6%。 本研究建立的三重 RT?q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 NDV、IBV、AIV 三种病毒 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曹雪珍 1,2,周庆丰 2,王连想 2,严专强 2,林丽苗 2,李薇 2,李群辉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54-59.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8
摘要
(
98
)
PDF
(2207KB)(
88
)
可视化
收藏
传染 性 法 氏 囊 病 病 毒 新 型 变 异 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 nVarIBDV 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 nVarIBD 的 VP2 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 物和一条特异性 Taq Man 探针,建立了一种 nVarIBD 的 Taq Man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该 方法可通过特异性扩增 nVarIBD VP2 基因来确定样品是否为 IBDV 新型变异株。通过构建重组 质粒 pMD18?T?VP2 对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特异性检测,最后使用该检 测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验证。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显示灵敏性可达 1.32×101copies/μL,高于 常规 RT?PCR 的 100 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 0.5%,结果表明该检测方 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该方法与常见禽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 的特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 nVarIBD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 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 IBDV 新型变异株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热应激对畜禽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熊云霞,易宏波,杨雪芬,王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60-6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09
摘要
(
134
)
PDF
(913KB)(
159
)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导致畜禽肠道健康损伤,降低畜禽生产性能,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热应激导致的畜禽肠道健康损伤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研究手段、采样部位、物种等的不同,造成现有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以畜禽肠道微生物研究手段的发展为出发点,主要综述热应激对畜禽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的影响,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热应激损伤畜禽肠道健康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犬猫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魏宝宁,何俊慷,刘文智,王嘉欣,詹佩龙,蔡远荣,何浩鹏,张续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65-70.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0
摘要
(
205
)
PDF
(1287KB)(
192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犬猫的饲养数量与日俱增,因而犬猫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犬猫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是肠道;犬猫会出现多种肠道疾病,且肠道内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对其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维持肠道稳态对犬猫的健康至关重要。该文论述了犬猫肠道的特点,阐述了犬猫肠道与微生物的关系、有益菌对犬猫肠道环境的影响,以及犬猫肠道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并对未来犬猫相关肠道问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日常饲养犬猫的过程中,可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物数量的稳定,补充益生菌等方法来改善其肠道环境,提高犬猫消化效率,同时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身体检查,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将来可以犬猫品种间差异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规律为基础,开展食品、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保障犬猫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提高其消化道汲取营养的能力,提升犬猫健康度和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潘彦林 1,2,张俊勤 2,孙敏华 2,徐志宏 2,廖明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71-7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1
摘要
(
266
)
PDF
(2451KB)(
78
)
可视化
收藏
2023 年 8 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 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 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 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 (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 DTMUV 与 SCS01 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Cluster 2.1;DuCV 与山东毒株 YF180401 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DuCV?1 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 DTMUV 混合感染 DuCV 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 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 DTMUV 和 DuCV 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猪圆环病毒 2 型相关疾病常见问题解析与对策
李彦超 1,降浩琳 2,白挨泉 3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77-8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2
摘要
(
108
)
PDF
(919KB)(
79
)
可视化
收藏
PCV2 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会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性衰竭综合 征(PMWS)、繁殖障碍(PCV2?RD)以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该文从 PCV2 的流行特点、免疫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养 猪生产人员提供 PCVD 的防控思路。PCV2 主要存在猪场流行率高、种猪群亚临床感染普遍、保 育及育肥前期感染压力大、精液和初乳垂直传播等流行特点。种猪场的亚临床感染会引起仔 猪 PCV2 的早期感染;保育及育肥前期感染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仔猪出现早期感染、母源抗体 干扰、初乳摄入量不足、免疫抑制等;后备母猪的引种混乱和免疫驯化不到位,会导致后备母猪 繁殖障碍及后代的早期感染;公猪精液受到 PCV2 的污染,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同时助推 了 PCV2 在猪群中的流行。因此,对于 PCVD 的综合防控,需要从后备母猪、基础母猪、仔猪以 及公猪出发,制订出适合猪场的免疫程序;配合减少交叉寄养、减低保育舍群体规模和密度、减 少使用带毒精液、以及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程序等管理措施,尽量减低 PCV2 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PCV2;流行特点;免疫;问题解析;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分析及治疗
蒋磊 1,2,刘源 2,李秀玲 2,杜兴乾 2,段连茂 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83-8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3
摘要
(
139
)
PDF
(4135KB)(
90
)
可视化
收藏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2022 年 8 月底,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出现大量急性死亡。为确诊发病原因,对送检的发病仔猪进行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进一步通过血涂片检查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发病仔猪剖检病变多呈黄染、败血性变化,心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变形,呈星芒状、锯齿状和半月状等不规则形状,符合 附红细胞体特征,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为阳性,从而确认引起该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的病因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给药,5 d 后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病例的诊断结合了经典检测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所提出的治疗方案对规模化猪场在防控附红细胞体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三种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杀灭效果的评价
邝瑞欢 1,黄允真 1,李林林 1,向勇 1,翟颀 1,孙敏华 1, 李珂 2,信爱国 2,李海贤 3,董嘉文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88-9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4
摘要
(
345
)
PDF
(912KB)(
4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该试验选择复方戊二醛、二氯 异氰脲酸钠粉、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杀灭效果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消毒灭源工作。经对三 种消毒剂在 10 ℃、25 ℃、37 ℃下不同稀释比例、不同作用时间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进行实 验室评价,结果显示:在室温环境下(25 ℃),作用时间为 1 min、5 min 和 10 min,复方戊二醛 1∶ 80 倍稀释可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而复方戊二醛 1∶300 倍稀释及其他两种消毒剂 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均未能有效杀灭鹅星状病毒。对于尿囊液里高含量(104.0 EID50)的鹅星状病 毒,1∶8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在 10 ℃时需要作用 10 min 才能有效杀灭星状病毒,但尿囊 液里低含量(103.0 EID50)的鹅星状病毒在此浓度下作用 1 min 就能被完全杀灭。当温度达到 25 ℃时,1∶8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 1 min 即可杀灭鹅星状病毒;1:16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 溶液则需要 10 min 才能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继续升高温度至 37 ℃,1∶80 和 1∶160 倍稀释的 复方戊二醛溶液与鹅星状病毒作用 1 min 即可起到有效杀灭效果。综上所述,采用 1∶80 倍稀 释的复方戊二醛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在 10 ℃、25 ℃和 37 ℃作用的最短时间分别是 10 min、1 min 和 1 min。该研究明确了三种不同消毒剂首次用于消毒,在不同温度和作用时间下 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为鹅星状病毒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跳至
页
第1页
共3页
共92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