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1 Vol.4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余苗1,2,邓衔柏3,李贞明1,马新燕1,邓近平2,4,邹新华5,邓百川2,4,马现永1,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1-8.  
    摘要92)      PDF (971KB)(90)    收藏
    “非洲猪瘟+饲料无抗”常态化大背景下,我国饲料和养猪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微生物发酵饲料具有提高动物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饲料适口性、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 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病力和生产性能等突出功能,凸显了其在动物养殖过程中 替代、减少饲料抗生素使用、提高宿主免疫力和抵抗疾病发生等方面的潜在功能。结合国内外 研究现状,本文着重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 进行综述,以期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的步伐下,为我国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养 殖过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黄芪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综述]
    蔡明烩,朱晓萍,尚秀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9-12,23.  
    摘要181)      PDF (950KB)(241)    收藏
    随着减抗替抗的时代到来,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是科研工作者的重 要任务。中草药是一种绿色无污染天然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具有预防病、保健、改善生产性能 和动物品质等多种功能,还具有种类多、残留少、不易产生药性等特点。中草药不但能抑菌杀 菌,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黄芪多糖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绿色饲料 添加。有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生产有显著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些研究对养殖业有很大的帮助。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黄芪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后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李贞明1,2,邓衔柏3,余苗1,容庭1,马新燕1,邓近平4,邹新华5,邓百川4,马现永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13-15.  
    摘要75)      PDF (892KB)(57)    收藏
    2018年8月3日,全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随后全国各地均出现疫情。非洲猪瘟严重 影响了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持续性发展,给中国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阶段,非洲 猪瘟疫苗的研发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暂时无法推广使用。猪场拥有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和 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尤为重要。通过识别生猪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或 阻断病原菌或病毒在生猪间的侵袭和传播,维持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现状,并从动物、人员、饲料、水环境和环境等五个方 面阐述了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立对的重要性,以期为养猪产业在生物安全防控提供理论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微生物发酵床建设与使用技术
    林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16-18,49.  
    摘要58)      PDF (926KB)(58)    收藏
    长期以来,畜牧业加快发展,对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改善营养膳食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 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微生物发酵床技术是目前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为经济实用且效 果好的处理技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垫料,接种菌种发酵,一次制作可使用两年。笔者经过 六年来的研究实践,提炼总结出微生物发酵床的建设、垫料制作、以及日常维护实用技术,以 期为广大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圈养华南虎人工育幼技术的研究
    廖锐章,邱伟明,卓锦清,黄润基,潘德成,单芬*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19-23.  
    摘要66)      PDF (1121KB)(56)    收藏
    为了提高华南虎繁育水平,以广州动物园出生的4只华南虎幼虎为研究对象,进行 全人工育幼研究。人工育幼采用猫用奶粉Pet AG KMR作为替代乳,奶粉与水的调和比例初始 采用1∶8,根据日龄变化调整至1∶4。每日饲喂次数根据个体情况适时调整,开始 6次/日,之 后逐渐减少为1次/日,每日添加消化酶及各种矿物质,30 d时开始饲喂肉糜。对幼虎145日龄 的生长发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人工育幼的4只华南虎,幼兽出生体重在781~ 900 g,出生体长在 17~19.5 cm,出生尾长在 6~7 cm;45 d 时体重在 3515~4175 g,体长在 29~33 cm,尾长在14~18 cm。幼虎在11 d左右睁眼,26 d时可行走,28 d左右长出犬齿,90 d 时可见跳跃,180 d开始引入独立笼舍隔离饲养。采用人工育幼技术有效解决华南虎母兽弃仔 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华南虎的繁殖率与成活率,对于华南虎的种群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生猪调运政策对广东省屠宰企业生猪供应影响的抽样调查报告
    彭新宇, 康桦华, 移兰丽, 田雅, 向蓉, 黎小康, 徐志宏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24-27.  
    摘要55)      PDF (2881KB)(29)    收藏
    调查了广东省规模最大的20家屠宰企业生猪调运政策实施前后生猪来源情况。根据 生猪的养殖和消费现状,分为3个区域抽样,一组为猪肉纯消费的深圳市的4家屠宰企业,二组 为有部分养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外)8家企业,三组为生猪养殖量大于消费量的粤东西北地 区8家屠宰量较大的屠宰企业。经对比分析发现,2019年广东省生猪供应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较大,2019年屠宰总数较2018年同比下滑12.94%,其中抽样的各地区屠宰企业在2019年6~7 月屠宰数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而实施生猪调运政策对各区域的生猪供应影响不大,3个区域中深 圳市屠宰80%的生猪由中南区内部调运,其中湖南占约20%,点对点从中南区外调运约20%生猪 (每年约150~200万头);珠江三角洲地区屠宰企业生猪来源于本省及由中南区内部其他省区调 运为主;粤东西北地区屠宰企业生猪来源绝大部分为广东省内。调查发现广东省生猪屠宰产能 与生猪养殖相对分离,即生猪主要养殖区屠宰产能小;猪肉消费区生猪养殖数量少,甚至没有, 而生猪屠宰产能大。这提示要全面实现从调运活猪到调肉的转变仍需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的挑战与思考
    林惠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28-29,42.  
    摘要63)      PDF (917KB)(46)    收藏
    实验动物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保障作 用。此次新冠疫情为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包括生物安全材料的使用、医用防 护装备的紧缺、返岗人员受限等。本文通过阐述本研究院动物设施管理人员的应对措施,旨在 针对运行管理模式、人员安排、物资管控等方面对应急安全管理工作做出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一起黑山羊感染羊口疮和前后盘吸虫的诊断与防治
    黄元#, 八晓敏#, 宋帅, 廖任如, 王晓虎, 陈晶, 向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30-32.  
    摘要73)      PDF (1937KB)(92)    收藏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羊口唇、外 阴、乳房等部位的水疱和溃疡。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于感染前后盘科吸虫而引发的一种寄生 虫病,导致羊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在广东某山羊养殖场发生羊口疮后,部分羊群发生 顽固性下痢,颌下水肿,严重消瘦,粘膜苍白。对病羊痂皮研磨物提取总核酸进行PCR,结果 表明羊口疮阳性。剖检表明,心包积液,胆囊肿大,瘤胃中有大量粉红色米粒状寄生虫,镜检 确认为前后盘吸虫。在使用药物驱虫、抗生素控制症状,并加强护理之后,羊群病情得到控 制。本文对羊口疮和前后盘吸虫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羊异物性瘤胃积食的诊疗及其体会
    黎建锋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33-34.  
    摘要73)      PDF (883KB)(61)    收藏
    近几年来,广西龙州县已经有多个养殖场(户)从云南、贵州等省份引进了乳肉兼用、 品种优良的努比亚山羊,但部分养殖户缺乏经验,饲养管理水平比较差,在养殖过程中造成了生 长缓慢,甚至发病死亡。近期广西龙州县某黑山羊养殖户购买了一群黑山羊,部分羊只陆续发 病,2020年6月有4只黑山羊基础母羊出现食欲降低、不反刍,鼻镜干。触诊发现瘤胃坚实,听诊 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解剖检查2只病死羊发现瘤胃内有塑料薄膜和铁丝,最终确诊为异物性瘤 胃积食。根据病羊情况分别采取药物治疗与瘤胃切开术,2只两周后痊愈。本次诊疗结束后,笔 者认真分析病例,并做出总结,从病例的基本情况、检查确诊的方法、治疗方法、治疗的结果、预 防建议、以及个人体会等多方面做出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诊疗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三洲黑鹅群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
    谭结敏1,邓银燕1,张济培2,仇桂玲1,黄三1,姚红清1,陈结仪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35-37.  
    摘要57)      PDF (1382KB)(34)    收藏
    禽流感、新城疫同为高度接触性禽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世界动物 卫生组织将两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而三洲黑鹅是佛山市 高明区的特色品种,对鹅群的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定期监测,能为养殖场户优化免疫程序, 构筑坚强免疫屏障提供数据支撑。笔者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对辖区内该品种的禽 流感、新城疫免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累计采集22场次共545份血清样品,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其 进行禽流感H5、H7、H9亚型、新城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鹅群禽流感H5、H7、H9亚型抗体 合格率分别为82.94%、78.97%、75.68%,整体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以上;新城疫抗体合格 率为45.32%,未能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群体合格水平。笔者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向养户反馈数 据,督促群体抗体水平较差或个体之间抗体水平差异大的场点做好疫苗保存和补免,提供改良 建议,以降低野毒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鸡球虫体外HCT⁃8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
    吴彩艳1,胡俊菁1#,崔明巧2,戚南山1,吕敏娜1,李娟1, 林栩慧1,蔡海明1,于林增1,廖申权1*,孙铭飞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38-42.  
    摘要38)      PDF (938KB)(11)    收藏
    由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引起的球虫病严重损害鸡的肠道健康,给养鸡业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E.tenella寄生在鸡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在鸡原代肾细胞内发育成卵囊 完成内生发育过程,而在其他传代细胞系内只能完成部分生殖阶段,为了延长其在细胞内的发 育进程,建立了鸡球虫HCT?8细胞培养模型。将新鲜制备的E.tenella子孢子接种HCT?8细胞,制 备细胞爬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DAPI染色,观察子孢子在细胞内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子孢 子在接种后6 h即可入侵HCT?8细胞,随后子孢子发育为滋养体至48 h形成第一代裂殖体,至54 h第一代裂殖子释放,于72 h形成第二代裂殖体,在144 h第二代裂殖子释放出来,继续培养至168 h未见到卵囊形成,而试验虫株接种鸡体后在144~168 h即可观察到大量未孢子化卵囊排出体外, 据此确定子孢子在该细胞内的发育过程结束。本研究所建立的鸡球虫细胞培养模型将子孢子发 育至第二代裂殖生殖阶段,将发育阶段向前推进了一个进程,为鸡球虫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 供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20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荚膜与脂多糖的分型鉴定
    仇桂玲, 钟嘉诚, 谭结敏、邓银燕, 姚红清, 张溢珊, 朱婉君, 王贺, 刘英慧, 陈济铛, 张济培,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43-49.  
    摘要61)      PDF (2066KB)(13)    收藏
    为了解广东省主要养禽区域禽源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8~2019年期间 对经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作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的临床病例,从心血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 化出2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菌体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20株分离 菌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和脂多糖多重PCR 对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 行分型鉴定,结果荚膜型以A为主,脂多糖型以L1为主,表明目前广东家禽中的多杀性巴氏杆 菌仍以A:1(NAMIOKA分型方法为A:5)为主要血清型。药敏结果显示有70%的分离菌对四环 素耐受,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鹅具有强致病 性,引起发病鹅的多种组织出血和坏死;经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多杀性巴氏杆菌典型的病理组织 学变化。试验结果为广东省部分地区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浅谈兽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管理方案
    黄小建,李跃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1): 50-52.  
    摘要41)      PDF (3136KB)(6)    收藏
    本文为兽药生产企业顺利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提出管理方 案。兽药是畜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是养殖健康、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要 保障之一。为对标国际先进制药企业,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促进我省兽药生产 企业确立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全面升级,进一步提高我省兽药生产质量,唱响“好兽药广东造” 之歌,使广东兽药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mTOR通路对猪肠上皮细胞精氨酸代谢及转运的影响
    肖昊,温晓鹿,蒋宗勇,王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137)      PDF (1959KB)(29)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TOR)通路对猪肠上皮细胞精氨酸(Arg) 代谢及转运通路的影响。在含100或350 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或不添加(0 nmol/L)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培养猪肠上皮细胞(IPEC?J2 细胞)2 天后,对 Arg 代谢通 路、Arg?一氧化氮(NO)、增殖转运通路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抑制mTOR通路能够显 著抑制精氨酸酶Ⅰ和精氨酸酶Ⅱ的蛋白表达量(P < 0.05),显著抑制了精氨酸酶代谢途径;2) 抑制mTOR通路能显著抑制p?eNOS的蛋白表达量(P < 0.05),而增加Arg浓度,与对照组相比 显著提高p?eNOS和eNOS的蛋白表达量(P < 0.05);3)抑制mTOR 通路24小时后诱导性iNOS的 表达量上升;4)24小时下抑制mTOR通路激活了磷酸化的cFos表达量,抑制了PKCα、Erk、Ric? tor和CAT2的表达(P < 0.05)。综上所述,mTOR被抑制后,猪肠上皮细胞中精氨酸的代谢和转 运均被抑制,因而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猪肠上皮细胞Arg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2020年度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领域特点及2021年发展趋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14KB)(2)    收藏
    2020年,在政策和市场拉动下,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但非洲猪瘟疫情并未完全消 除,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生猪出栏仍有所下降,生猪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商品猪出栏 体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随着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已全部退出,饲料行业产品结构及产 品类型也会随之变化。本文主要从生猪营养与饲料领域来综述2020年度生猪产业特点与2021 年度发展趋势,并从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2020年度肉鸡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王一冰,张赛,蒋守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46KB)(3)    收藏
    肉鸡是我国的重要产业,2020年全球肉鸡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加之严峻的非洲 猪瘟疫情给肉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肉鸡产业持续增长。本文针对2020年度国内外对肉 鸡氨基酸营养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肉鸡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 的营养及功能研究,以及氨基酸营养在肉鸡低蛋白质饲粮技术中的作用。该综述旨在更深入、全 面地介绍肉鸡饲料营养的研究进展,为其安全、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穆光慧,刘欢欢,胡美容*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21KB)(2)    收藏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由于长期性和消耗性的流行,使饲料转化率降低,并引起猪的多种并发病,是造成养猪业经 济损失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免疫是预防猪支原体肺炎和减少经济损失最有效的手段 之一,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这些疫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 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而基因工程疫苗由于自身的优点和可行性则会成为未来疫苗 研发的趋势,粘附因子在病原粘附上起到非常直接的作用,将单个或多个粘附因子引入基因 工程疫苗中会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反应。另外,噬菌体展示技术和多肽疫苗技术也被用于新 型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研究开发中。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的应用情况 和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疫苗,并重点关注基因工程疫苗和新型联合疫苗的研究,以期为行业 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入侵细胞及逃避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郝鹏飞, 王贵平, 瞿孝云, 贾爱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39KB)(2)    收藏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全球范围内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且常造成混 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仔猪死亡率可达 100 %。猪氨肽酶 N 是 TGEV 的特异性受体,唾液酸对 TGEV有保护作用,如保护TGEV通过胃酸时不会失活。TGEV可以诱导I型干扰素在肠道产 生,结构蛋白M、E和非结构蛋白nsp14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EV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策略 来对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包括基因组中的 GAIT 样结构、ORF7、非结构蛋白 nsp1 等自身因 素,以及操纵宿主细胞途径,如非折叠蛋白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规模化鸡场常见体表寄生虫及其防治措施
    肖文婉1,2,廖申权1,李娟1,吕敏娜1,吴彩艳1,蔡海明1, 林栩慧1,胡俊菁1,于林增1,张健騑1,戚南山1*,孙铭飞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07KB)(4)    收藏
    鸡体表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寄生于鸡体表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禽业发展。 鸡体表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虱、螨和蜱等,而且生活史极其复杂,给寄生虫的有效防控带来一 定的难度。本文围绕鸡常见体表寄生虫,从其种类特征、危害进行阐述,根据不同的体表寄生虫 生物特性,分别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治 鸡体表寄生虫病和提高养鸡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马的饲养—中国农谚中讲如何养好马
    刘克俊1,陈政谕1,甘露1,邓红英1,吴家荣3,王自豪1,李东生1,谢士杰2,黄晓兰2,黄春花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41KB)(2)    收藏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很多关于养马的农谚。这些谚语,对马的生理结 构和消化特点进行了较好的归纳总结,准确地把握了马的生理特征。在马匹饲养过程中,根 据马特殊的消化系统结构、生长发育特点、季节变换、马匹饲养环境以及马匹的用途等,要适应 马的生理特性和需求,掌握马的饲喂原则。饲喂草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多添、少吃多餐, 冬天喂干草,夏天喂湿草。保证充足的饮水,冬温夏晒水不凉。马舍要清洁干燥,空气清新, 通光透气,冬暖夏凉。按照马的用途选择不同的饲养方法,这是养好马的基础,也是养好马的 诀窍。笔者根据前人的农谚,承上启下,总结出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养马实践提供参 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一例免疫失败引起麻鸭发生鸭坦布苏病的诊治及分析
    陈修邓1,董嘉文2,高芳1,曹建伟1,陆巧芬1, 吴晓斌1,沈书文1,温素彦1,张志宏1,李万荣1,冯开容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1250KB)(6)    收藏
    鸭坦布苏病的主要防控手段是疫苗免疫,目前主要的疫苗有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 苗FX2010?180P株和WF100株以及灭活疫苗HB株。在免疫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 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鸭群发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起因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保存不 当引起免疫失败的案例,麻鸭疫苗免疫30 d后,部分鸭出现瘫痪、歪脖扭头等神经症状,解剖 病鸭发现心包积液、肝脏质脆、脾脏肿大出血、胰腺有灰白色的坏死。利用麦康凯、鲜血琼脂培 养基对病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均未见菌落生长。应用PCR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禽流感毒(AIV)、新城疫病毒(ND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IV、NDV 均为阴性,DTMUV 为阳 性。结合调查分析、临床解剖及检测结果,综合判定是免疫失败引起麻鸭感染鸭坦布苏病。经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取得了良好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一例犬开放型子宫蓄脓合并卵巢囊肿的诊治
    夏春芳1,李传伟2,高亮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2282KB)(1)    收藏
    笔者于2021年1月14日接诊一例疑似犬开放型子宫蓄脓病例,经临床诊断、血液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确诊为开放型子宫蓄脓合并卵巢囊肿,行卵巢、子宫摘除手术治疗, 术后住院护理5天,痊愈出院。笔者将该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开放型子宫蓄脓合 并卵巢囊肿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江门市规模化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监测与分析
    陆巧芬,曹建伟,沈书文,邓炜楼,阮鹏飞,冯开容,罗嘉轩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929KB)(3)    收藏
    为了解江门市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在2020年春防前笔者对江门市所有规模化禽 场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学横断面研究。从2571个规模场中随机抽取38个场采用HI检测 方法进行检测,其余场由辖区县级疫控中心采用抗体快速检测卡检测,共采集14777份样品, 分别进行了H5和H7亚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江门市H5和H7亚型的个体抗体合格率分别为 95.00%(14038/14777)和94.55%(13971/14777),场间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56%(2534/2571)和 98.21%(2525/2571)。在个体层面,禽类间差异显著(H5 亚型 P=2.72×10-16、H7 亚型 P=2.3× 10-20);各地区间差异显著(H5亚型P=2.92×10-88、H7亚型P=2.69×10-97);HI和快速检测卡间差 异显著(H5亚型P=2.17×10-6、H7亚型P=4.02×10-3 );种禽场与商品代规模场间差异显著(H5亚 型P=1.28×10-9、H7亚型P=1.1×10-7 )。结果表明:江门市家禽群体的禽流感H5和H7亚型抗体 水平均超出国家要求(≥70%),处于良好的免疫保护状态,但也存在免疫相对薄弱的地区和个 体。本研究为决策部门制定禽流感免疫方案和防控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一例疑似高致病性猫杯状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治
    冯慧君,于义博,蔡洁璇,陈义洲*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1640KB)(2)    收藏
    对一例有四肢水肿破溃、打喷嚏等症状的猫进行了X光、血常规、血生化以及杯状病 毒PCR等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猫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初步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猫杯状病 毒感染。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后,患猫康复出院。本文总结本病例的诊治过 程,旨在为临床兽医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大鼠肝细胞与kupffer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李婉雁1,2,相雪莲1,2,曹楠1,2,陈文斌1,2,潘建秋1,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1262KB)(1)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大鼠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的方法。大鼠体外肝 脏灌流,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肝细胞与kupffer细胞,糖原染色鉴定肝细胞,墨汁吞噬 实验鉴定kupffer细胞。结果表明,此方法分离的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活性都在95 %以上,新分 离的肝细胞鹅卵石样,贴壁能力不是特别强,24 h可分化出不同形态。Kupffer细胞具有较强的 吞噬能力和贴壁能力,可看到墨汁被细胞吞噬。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较稳定,为开 展肝细胞和kuffer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依据,也为建立各种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生猪产地检疫工作
    钟庆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2): 0-.  
    摘要0)      PDF (2465KB)(2)    收藏
    生猪产地检疫是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尤其 是防止疫病通过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我国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队伍 不健全,尤其是基层负责产地检疫等业务工作存在人手严重不足、检疫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等问 题。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生猪产地检疫工作,能够解决当前因养猪场位置偏远、人手不 足而未能亲临现场,发生冒名申报产地检疫、虚报产地检疫、为病猪披上合法的手续运输等造成 疫病传播,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等违法违规乱象等问题。切实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基层 动物防疫队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快检仪器、试剂、等设备,加强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商品猪全程绿色高效无抗饲料配制技术体系
    易宏波,王丽,侯磊,蒋宗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1-2.  
    摘要91)      PDF (1098KB)(86)    收藏
    在饲料禁抗政策约束下,商品猪(特别是刚断奶仔猪)肠道健康问题成为制约生猪 健康养殖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益生菌、有机酸、酶制剂、植物提取物、发酵饲料、中短链脂肪酸 等替抗产品在改善猪肠道健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组合益生菌、酸化剂、酶 制剂、中短链脂肪酸等替抗产品,并优化饲料原料预处理和饲料加工工艺,集成了商品猪全程 绿色高效无抗饲料配制技术体系,以期为饲料生产企业和养猪场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广东肉鸭业40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黄得纯,季媛媛,黄淑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3-5,12.  
    摘要45)      PDF (1957KB)(300)    收藏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广东省养鸭业养殖品种、数量与占比、市场售价与 成本、饲料产量与价格、工资与防疫费用、生产方式、市场流通与加工等的演变过程。探析经营 模式、育种、防疫与食品安全、市场流通与加工、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为解决广东养鸭业所遇 到的瓶颈问题以及养鸭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究进展
    蔡俊呈,任涛*,陈礼斌,王思远,向斌,林秋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6-12.  
    摘要190)      PDF (1043KB)(77)    收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 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能够引起鸡的呼吸道炎症、肾脏损伤、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IBV是国内养 禽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易变的组织嗜性以及不 同地理区域内各种IBV血清型或基因型的不断出现,IBV的防控难度也在不断升级。免疫鸡群中 的疫苗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IBV感染至关重要。论文综述了IBV的历史背景、流 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控手段及宿主对IBV的免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IBV的 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植物提取物在畜禽无抗饲料中的应用
    丁雪瑶,刘思伽,方心灵,邱深本*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13-17.  
    摘要117)      PDF (1072KB)(147)    收藏
    饲粮中长期添加和滥用亚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菌群失调、药品残留、 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随着无抗饲料养殖时代的到来,寻找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 点。植物提取物是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从天然植物原料中分离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一 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改善消化生理、促生长,增强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 肉品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绿色、无耐药、低残留“替抗”产品。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畜禽 无抗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绿色、安全饲用的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和 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药方剂在治疗犬猫慢性泌尿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嘉欣1,唐超2,吴景恩2,林飞1,石达友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18-20.  
    摘要265)      PDF (996KB)(142)    收藏
    本文从中兽医视角介绍了动物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病例报道,总结 出在兽医临床中治疗宠物慢性泌尿道疾病的常用中药方剂有金匮肾气丸、缩泉丸、六味地黄 丸、八正散、排石汤等。详细介绍了这些中药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与方解,介绍了中药方剂在 临床治疗犬猫慢性泌尿道疾病的疗效,并讨论了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牛磺酸营养研究进展及其在猫粮中的应用
    叶仕斌,邓近平,刘清神,邓百川*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21-26,43.  
    摘要222)      PDF (1113KB)(577)    收藏
    牛磺酸营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其在抗氧化、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调 节视觉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消化酶活性、维持生长发育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文主要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试验研究,综述了牛磺酸合成代谢、来源、功能以及其在猫粮中实际 应用的研究成果。并详细分析了牛磺酸营养对猫生命活动的影响,介绍了牛磺酸在猫粮生产中 的现状和应用前景,为牛磺酸在猫粮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微生态制剂可调节犬肠道菌群
    董文静1,朱时明2,刘清神3*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27-30,39.  
    摘要66)      PDF (1091KB)(42)    收藏
    当今,人们对宠物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宠物犬的身体状况。而肠道菌群 对犬的消化吸收、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且犬大部分的胃肠性疾病都与 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本文将从犬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与功能、影响肠道 菌群的多方面因素、常见微生态制剂对犬肠道菌群的作用效果几方面阐述犬用微生态制剂对 犬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复养猪场疫病防控的实践
    陈盛楠1,2,刘明杰2,涂常松2,黄良宗1,2*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31-35.  
    摘要55)      PDF (1013KB)(61)    收藏
    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面对当前形势,复养是稳产保供的一项 必然选择。大型养猪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已全面开展复养扩产,但是 多数家庭农场由于资金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复养过程举步维艰。为了探索适合家庭农 场复养的发展路径,本项目组全程指导广东某家庭农场复养,因地制宜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实 施精简、实用、经济的复养方案,同步实现了针对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征、口蹄疫和圆环病毒病等多种疫病的有效防控,希望对普通家庭农场复养及健康发展提供借 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无非洲猪瘟小区建设及其难点与注意事项分析
    卢受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36-39.  
    摘要63)      PDF (1022KB)(38)    收藏
    无非洲猪瘟疫区建设是农业农村部推进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举措,非洲猪瘟 防控的根本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无非洲猪瘟小区建设的依据、要求和重点,结合广东省无非洲猪 瘟小区建设案例实践经验,分析难点弱项,提出解决措施,为广大生猪企业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 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臭氧水对非洲猪瘟病毒杀灭效果的评估
    肖向禹,吴熠丹,符雪滢,孔翠滢,王衡,周沛,张桂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40-43.  
    摘要219)      PDF (1114KB)(42)    收藏
    生物安全仍是当前防控非洲猪瘟的最重要措施。然而,在猪场的各个生物安全环 节中,对员工食材的消毒尚未见较好的方法。臭氧消毒是多场景中均可使用的消毒方式。因 此,为了探究臭氧溶于水后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杀灭效果,试验通过臭氧水与ASFV的 作用后的红细胞吸附(HAD)试验来判定臭氧水对ASFV的杀灭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0 mL浓 度为2.0 ppm、3.5 ppm、5.0 ppm的臭氧水与100 μL 的3.0×104拷贝数的ASFV作用2 min、5 min和 10 min时,HAD结果均为阴性,表明2.0 ppm、3.5 ppm、5.0 ppm的臭氧水作用于100 μL的 3.0× 104拷贝数的ASFV 2 min、5 min和10 min时,均可完全杀灭病毒。以上试验表明,臭氧水在不 同作用时间下对ASFV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仔猪不同部位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血清抗性检测
    谢思豪1#,徐民生2#,臧莹安2*,王帅3*,李春玲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44-47.  
    摘要70)      PDF (1019KB)(51)    收藏
    本研究应用血清抗性试验,检测了从仔猪不同部位分离的66株副猪嗜血杆菌的毒 力,对比菌株对仔猪、兔、豚鼠的血清敏感性差异。试验结果显示:66株菌株中,35株是高抗 血清的强毒力菌株,7株是中等抗血清的中等毒力菌株,24株是对血清敏感的无毒力菌株。说 明不同分离部位的副猪嗜血杆菌对血清分别呈现血清敏感性和血清抗性,在致病力方面也存 在显著差异。菌株对兔、豚鼠和猪血清敏感性相同,特异性抗体对副猪嗜血杆菌并没有更高的 杀伤力。吖啶黄凝集试验显示,菌株对血清的敏感性水平和它的表面结构没有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抗性; 吖啶黄凝集试验; 补体; 毒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广东地区规模化种鸡场禽戊型肝炎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
    姜增, 郭妍妍, 李锦群, 陈小燕, 余蕴, 曹伟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48-51,91.  
    摘要62)      PDF (2133KB)(35)    收藏
    为了解广东地区规模化种鸡场禽戊型肝炎病毒(avian hepatitis E virus,aHEV)的流行 情况,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从广东地区7个规模化种鸡场(A~G)的祖代和父母代 鸡群(25周龄以上)随机采集血清样本325份、新鲜死淘鸡的组织样本(肝脏和脾脏)134份。利用 商品化的aHEV抗体试剂盒检测血清样本,采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样本中的aHEV。 结果显示:血清样本中aHEV抗体的个体阳性率为0.0~36.0%,组织样本中aHEV核酸个体阳性 率为0.0~25.0%;基于aHEV的部分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B、C、D场的aHEV属于基因 3型aHEV,A场的aHEV在单独的进化分支上。结果表明,广东地区有部分种鸡场已有aHEV感 染,需要加强对aHEV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广东省家禽弯曲菌流行病学调查及毒力基因分析
    刘珮琪,柳子巍,董心迎,冯赛祥,罗开健*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52-56.  
    摘要72)      PDF (1507KB)(73)    收藏
    为了解近年来家禽弯曲杆菌的流行及变异特点,本研究从广东省的家禽养殖场、屠 宰场及市场采集了1414份家禽样品进行弯曲杆菌的分离,比较了不同养殖场、不同周龄、屠宰 场不同环节家禽弯曲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部分分离株进行了15种毒力基因的检测。此次共 分离到弯曲杆菌201株,阳性率为14.21%,表明广东地区鸡肉生产链中的弯曲杆菌具有较高的 污染率,且随着鸡肉产品流向市场,阳性率有所降低;老旧养殖场弯曲杆菌污染率明显高于新 建的养殖场;随着肉鸡年龄的增长弯曲杆菌的带菌率也随之提高;屠宰场中除了消毒环节,其他 环节都存在弯曲杆菌污染,这说明弯曲杆菌的污染与环境、温度、母源抗体等因素有关。毒力基 因检测结果表明:与侵袭有关的毒力基因htrA在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的携带率均达到 90%以上,且前者的毒力基因携带率高于后者;与侵袭、黏附、定植及编码细胞毒素有关的毒力 基因,弯曲杆菌都高度携带,表明弯曲杆菌的毒力有增强的趋势。故加强家禽弯曲病的监测, 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一例犬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丘倬希,张志宏,阮鹏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3): 57-58,73.  
    摘要1069)      PDF (1017KB)(39)    收藏
    本文以一例5岁贵宾犬前列腺增生病例为基础,对该犬病情进行分析,采用临床检 查、血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等方法对该犬病情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该犬患有前列腺增生,通过去势术,摘除睾丸、附睾以及部分输精管,抗菌消炎。经过治疗,预 后良好。因此,证明去势术的确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较经济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