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18
专题综述
家禽蛋氨酸营养研究新进展
林泽铃,蒋守群
2021, 46(4): 1-6,19.
摘要
(
)
PDF
(12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氨酸是畜禽必需的含硫氨基酸,可参与机体内众多代谢途径。本文就近年来国 内、外蛋氨酸在畜禽营养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蛋氨酸从体外摄入到体内分解的过 程,不同蛋氨酸来源及其生物学效价对比,总结了蛋氨酸在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脂质代谢 等方面的新研究,以及蛋氨酸与其他物质的互作关系,为蛋氨酸在家禽养殖上的实际应用提 供参考。
生长分化因子8在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杨贻,何翃闳,樊江峰
2021, 46(4): 7-10.
摘要
(
)
PDF
(8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分化因子 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 ?8),又名肌肉生长抑制素 (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超家族中的一员,主要 参与肌肉发育的负调控。近期研究发现GDF?8还参与生殖活动。本文通过了解GDF?8在生殖 系统中的表达与定位,探索GDF?8在生殖配子的形成与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对生殖活动 的影响等方面,提出GDF?8基因不仅对于动物肌肉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而且在生殖活动方 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为多角度认识GDF?8的生理与病理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提 供新思路。
肌肉生长抑制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家禽育种中的 应用前景
张续勐,付梦思,蔡颖宇,王金辉,李秀金,黄运茂,田允波
2021, 46(4): 11-15.
摘要
(
)
PDF
(1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抑制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基因,对骨骼肌 生长发育起着负调控作用,还参与到机体脂肪沉积等其他生命过程中。在家禽生产中,产肉量 和肉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前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肌肉发育,后者的主要影响因素则 是肌内脂肪分布。MSTN不仅能够调控肌肉生长,也能调控脂肪的发育,而这两者对于禽类产肉 量和肉质均起到关键作用,提示MSTN可以在家禽育种中作为分子靶标,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编辑等方法,提高家禽肌肉发育效率、提升产肉量、优化肌肉和脂肪分布,同时提高家禽育 种效率。本文主要对MSTN的结构、表达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 对利用该基因进一步提高家禽产肉量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畜牧技术
广东省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及其对策
李儒曙
2021, 46(4): 16-19.
摘要
(
)
PDF
(8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是强化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促进生猪 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广东省各地正在按计划推进和实施该项工作。本文 结合广东省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现场验收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着重从人员管理、建设 布局与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检验与检疫、屠宰工艺与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开展讨论,为广东省 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供广东省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相关从业 人员参考。
兽医临床
一起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奶牛猝死的病例分析
陈柳妃,张凯川,贾荣荣,罗静龙,贾坤
2021, 46(4): 20-24.
摘要
(
)
PDF
(25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大型奶牛场接种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二联苗将近2个月后,相继出现五头奶 牛突发致死的病例。奶牛发病当天无任何征兆,突然倒地,两眼呆直,受到刺激后发生抽搐, 而后很快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所导致的猝死病例。取死亡奶牛肺脏 组织和一段肠道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细菌培养,运用多重PCR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均 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通过调查奶牛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肺脏组织、肠黏膜、肠内容物 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到牛场多例奶牛突发猝死的病因,并对牛场以后的预防治疗提 出有效的建议。本文对此奶牛场的突发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生产提供临床参考。
试验研究
胎次和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对大白母猪排卵的影响
石俊松,周荣,麦然标,罗绿花,吴珍芳,蔡更元
2021, 46(4): 25-27,38.
摘要
(
)
PDF
(1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卵前0~24 h内进行人工授精可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但影响母猪排卵 的因素较多,导致母猪排卵难以预判。为探讨胎次和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对大白母猪排卵的影 响,本研究在大白母猪出现“静立反射”48 h时,通过手术操作暴露卵巢的方法观察卵泡的排卵 状态,统计分析了834头母猪胎次、断奶发情间隔天数和排卵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随母猪胎 次的增加,“静立反射”48 h时未排卵猪的比例增加,且不同胎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 着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的增加,未排卵猪的比例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断奶 大白母猪在发情期,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排卵越来越晚,而随着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天数的增 加,排卵则越来越早,该结果能够为母猪实时输精提供依据。
GnIH和Inhibin A对鸡胚垂体细胞生殖因子表达 与分泌的影响
黄雪菲,范迪,徐杨龙,付新亮,李秀金,田允波,黄运茂,沈栩
2021, 46(4): 28-33.
摘要
(
)
PDF
(39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和抑制素(Inhibin)均能通过负调控垂体促性腺激素的 分泌来调控禽类繁殖性能,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及两者在垂体中作用关系仍不清楚。本文以原 代培养的鸡胚垂体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GnIH和Inhibin A对垂体细胞生殖相关因子的表 达与分泌的影响,以揭示GnIH和Inhibin A分别调控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 显示,0.1 ng/mL GnIH处理能显著抑制垂体细胞分泌FSH和LH,但10 ng/mL GnIH处理时FSH、 LH和PRL均无显著变化;GnIH处理对催乳素受体(PRLR)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促黄体素β亚期(LHβ)、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受体(GnIHR)和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mRNA水平则无影响。80 pg/mL Inhibin A 处理垂体细胞12 h后 能显著提高FSH的分泌水平,对PRL的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能显著抑制LHβ表达 (P<0.05);对催乳素(PRL)、GnIHR、催乳素受体(PRLR)、抑制素受体(TGFBR3)的表达则无显 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GnIH能抑制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的分泌,Inhibin A能抑制 垂体细胞LHβ 基因表达,两者均通过垂体促性腺激素发挥生殖调控作用,但两者间无直接关 系。
七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序列分析
周洁,邝瑞欢,黄允真,董嘉文,汪招雄,孙敏华
2021, 46(4): 34-38.
摘要
(
)
PDF
(20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东省部分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的病料 中分离到7株病毒,对分离的病毒进行S1及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分离株S1基因 与我国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H120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77.3%~8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 75.2%~80.2%;N基因与4/91、H120疫苗株核苷酸相似性均为85.9%~89.1%。上述结果表明, 流行株与经典疫苗株之间的序列差异较大。S1与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IBV中5株的 S1基因属于GI?19(QX?type),2株分别属于GI?22(CK/CH/LSC/99?type)和GI?28(LDT3?type);6 株N基因属于LX4?type,1株属于CK/CH/LSC/99?type。这7株IBV主要以QX?type为流行株,其 中有3株发生了重组。这说明目前广东省主要流行QX?type毒株,但基因重组发生频率高,本 研究为加强广东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监测及 最佳免疫方案的制定
樊志红,陈杰,曾宪军
2021, 46(4): 39-42.
摘要
(
)
PDF
(8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确保鸡群健康,做好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防控是养殖的一项关键工作。本研 究通过监测肉鸡IBD母源抗体水平,了解母源抗体下降规律。选用新支流法基因工程四联灭 活疫苗(LaSota株+M41株+SZ株+rVP2?VLPs蛋白)分别于第1天龄、第3天龄、第5天龄在颈部皮 下注射0.4ml/羽进行首免;小鸡母源抗体阳性率达到40%~50%时(11天龄),用中等毒力IBD 活疫苗(MB株)进行二免,每只鸡饮水免疫1头份;另外和原免疫方案(小鸡母源抗体阳性率达 到40%~50%时用中等毒力IBD活疫苗进行首免[1])进行对比,经过近两个多月的试验监测, 掌握肉鸡IBD病母源抗体的下降规律和免疫IBD疫苗后抗体水平的上升规律,确定了肉鸡第3 天龄免疫新支流法基因工程四联灭活疫苗和第11天龄免疫用中等毒力IBD活疫苗是最佳的免 疫方案。免疫方案调后,鸡群健康良好,肉鸡出栏平均成活合格率由97.23%上升到98.82%,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聚维酮碘在养殖场消毒效果的研究
刘志昌,容庭,彭广辉,余苗,邓盾,宋敏,鲁慧杰,马现永,李书宏
2021, 46(4): 43-45.
摘要
(
)
PDF
(8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采用定量杀菌和现场消毒评价5%聚维酮碘溶液定量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现场 消毒的效果。对于细菌繁殖体,5%的聚维酮碘溶液分别进行1︰3500和1︰6000稀释度时,室温 条件下(20 ℃左右)作用5 min,其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现场消毒结果表明,无论是地面、墙 面、圈槽、空气消毒,5%聚维酮碘溶液高浓度(1︰200)、中浓度(1︰300)消毒10 min,杀菌率均可 达99.90%以上。
广东省部分地区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王思琦,林栩慧,张齐元,黄玫瑰,孙铭飞,廖申权,戚南山,齐萌
2021, 46(4): 46-47,52.
摘要
(
)
PDF
(8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 东7个马术俱乐部的383份赛马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赛马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 为12.0%(46/383),7个马术俱乐部中有5个呈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感染率范围为1.2%(1/ 82)~54.3%(19/35),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显微镜观察鉴定出2种/类寄生虫虫卵,圆 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11.5%(44/383)和0.7%(3/383);雌马、雄马和骟马感染率分别为 16.1%(5/31)、6.8%(3/44)和12.3%(38/308),不同性别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果表明,需要加强广东省赛马肠道寄生虫的防控。
中药复方中挥发油的检测及其对热应激小鼠肝脏中 HSP70含量的研究
欧阳慧敏,袁媛,屈倩,龚晓佩,郭浩,郭世宁
2021, 46(4): 48-52.
摘要
(
)
PDF
(12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抗热应激中药复方主要挥发油成分和抗热应激的药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 了中药复方中香薷的麝香草酚含量。将60只SPF级6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胃中 药复方和生理盐水,并且在灌胃后分别将小鼠在40 ℃恒温箱中放置0 h、1 h和3 h,建立急性热 应激模型。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的肝脏组织,用酶联免疫分析测定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 和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HSF)的含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中的挥发油提取液在8 h内均能保 持稳定;同时中药复方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肝脏中HSP70含量,并降低肝脏中HSF的水平。结果 表明,中药复方可能通过HSP70和HSF的表达缓解热应激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