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7-18
      
    专题综述
    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谢梓民,张俊勤,孙敏华,黄淑坚,廖明
    2021, 46(6):  1-6. 
    摘要 ( )   PDF (9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15年以来,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在我国开始流行,该病毒不仅会引起宿主严重 的包涵体肝炎,还能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病死率为10%~30%,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一定 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D种禽腺病毒的研究报道,对该种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 学、致病性研究、检测方法以及疫苗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该种病毒的研究进 展,以期为我国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阮明君,胡斌,胡文锋,朱剑锋,胡学生
    2021, 46(6):  7-12. 
    摘要 ( )   PDF (10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生菌制剂是由活性微生物组成,能促进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效 调节黏膜微生态平衡,在畜禽养殖中运用广泛。同时还具有安全、环保、无耐药性等优点,成 为替代饲用抗生素的理想产品。本文总结益生菌在畜禽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在养殖业中的应 用,阐述畜禽微生态制剂未来发展趋势和开发方向,为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罗非鱼链球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严楚,彭凯,张志妮
    2021, 46(6):  13-16. 
    摘要 ( )   PDF (9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罗非鱼全国产量突破164万吨,在促进我国渔业增效和出口创汇方面起重 要支撑作用。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危害性极强,是制约罗非鱼养殖产业可持续 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罗非鱼链球菌的防控受养殖水质、营养状况、防疫水平、动物品种等多 个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质调控、免疫增强剂、疫苗及抗病育种在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上 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畜牧技术
    生猪屠宰无害化集中处理模式下的技术要点分析
    白玛次仁,徐志宏,邓文煌,康桦华,向蓉,涂杜,魏琦麟
    2021, 46(6):  17-20,44. 
    摘要 ( )   PDF (10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害化处理是控制畜牧业疫情的重要措施,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 全密切相关。随着生猪现代化高效集约屠宰模式的发展,无害化处理也呈现出“统一收集、集 中处理”的态势。病害猪和病害猪产品的集中,导致疫情防控难度逐年增大,因此采取规范 化、科学化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变得更加重要。目前,集中处理模式下的无害化技术仍处于探索 阶段,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对本文总结了目前已有的几种无害化处理技术,从技术角度分析 了现存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从认定、收集、暂存及转运等几个方面对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理过程 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集中处理模式下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技术要点,为完善无害化集 中处理体系,保障食品及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猪场设施改造中“风机+水帘”通风系统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晁行周,梁敏,邓素军,张显浩,曹长福,曾喜多,陈燕珊
    2021, 46(6):  21-22,31. 
    摘要 ( )   PDF (19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打击,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生物安全是防控 非洲猪瘟唯一有效的方法。我国目前有超过43%养户为中小养户,其猪舍大多为传统敞开式 猪舍,复产需要进行升级和密闭改造,使用“风机+水帘”通风模式。部分饲养人员不清楚如何 正确使用“风机+水帘”通风模式,出现降温效果不理想问题,影响生产成绩。本文主要从猪舍 密封性、风机数量/水帘面积、水帘用水、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传统猪舍“风机+水帘” 使用效果。
    兽医临床
    一例种猪群感染猪细小病毒的病例报告
    张显浩,梁敏,晁行周,邓素军,曹长福,陈燕珊
    2021, 46(6):  23-25. 
    摘要 ( )   PDF (18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通过猪场临床症状分析,对木乃伊和死胎等病例组织及母猪全血进行病原 学检测,确定一起初产母猪繁殖障碍病例的发病原因为猪细小病毒感染。通过紧急免疫细小病 毒疫苗,并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加强日常消毒、加强猪群中西药保健、提升猪群健康度等措施,快 速将本次发病控制下来。经复盘,本次发病主要是为防控非洲猪瘟,暂停种猪群常规免疫,猪群 细小病毒抗体水平低下所致。本次发病总结出,通过简化常规基础免疫达到提升生物安全防控 水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中山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贾春玲,林森馨,李天宇,周秀蓉,罗胜军,翟颀,温肖会,霍玮
    2021, 46(6):  26-27,49. 
    摘要 ( )   PDF (10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山市地处大湾区核心区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大肠杆菌是兽医临床 上最常见的病原细菌之一,其感染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细菌 分离、基因测序等方法,从中山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分离到43株大肠杆菌。通过琼脂稀释法测 定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酰胺醇 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一例猫痹症型后肢瘫痪的针灸疗法诊治
    胡景凯,柏前前,季艳菊
    2021, 46(6):  28-31. 
    摘要 ( )   PDF (22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起猫后肢瘫痪的病因复杂,西兽医通常认为是后肢运动神经元受压迫或外力因 素损伤脊髓所致,外科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中兽医认为此运动障碍属于气血凝滞运行 不畅,筋爪失养,脉络失能引起的以关节酸痛、难以负重、屈伸困难为主症的痹症。本文介绍 一例宠物猫由后肢无力进一步发展为瘫痪,经中兽医辨证为痹症型后肢瘫痪,运用针灸疗法 成功治愈,为兽医临床突破局部限制,充分联合整体,巧妙辨证诊治动物后肢瘫痪提供借鉴和 参考。
    试验研究
    2020年屠宰生猪PRRSV⁃1感染情况及 ORF5基因序列分析
    刘劼,许秀琼,叶健,吴立炀,王福广,查云峰,孙彦伟
    2021, 46(6):  32-35. 
    摘要 ( )   PDF (30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欧洲型(PRRSV?1)的感染情况,2020年在广东省 21个地级市的90个生猪屠宰场,采集临床健康生猪的淋巴结样品1720份,采用实时荧光RT? 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PRRSV?1阳性率为1.98%(34/1720),其中与PRRSV?2(美洲株)混合 感染的有20份。选取部分PRRSV?1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将得到的测序结 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RRSV?1 ORF5基因序列与各参考序列相似性为75.1%~ 88.9%。对GP5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高变区、中和表位和关键潜在糖基化位点中 存在氨基酸变异,这可能与 GP5 蛋白的免疫原性相关。研究表明,广东省生猪屠宰场猪群 PRRSV?1有一定分布,部分毒株出现变异的情况,且存在通过运输环节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细菌内毒素凝胶法的检测
    穆光慧,严思亮,江梦雅,张东卓,胡美容,陈坚,杨傲冰,林德锐*
    2021, 46(6):  36-39,70. 
    摘要 ( )   PDF (9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监测疫苗样品中的 内毒素含量。本研究分别使用湛江安度斯和厦门生物的鲎试剂采用凝胶法对猪圆环病毒2型 灭活疫苗(WH株)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显示,当供试品稀释至40倍或以上稀释度(最大 有效稀释倍数范围内)时对内毒素检查均无干扰。湛江安度斯鲎试剂和厦门生物鲎试剂对7批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浓度均小于10 EU/ml。该结果表明采用凝 胶法可对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
    藏猪出生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胡斌,蔡淑芳,孟繁明,辛海云,王塑天,李宝红,程蕾燕,李剑豪
    2021, 46(6):  40-44. 
    摘要 ( )   PDF (21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生体重是影响仔猪质量和存活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206头藏猪仔猪群 体,提取耳组织样品DNA并利用猪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经质控与基因型填 充后,采用单变量混合线性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该群体的出生重性状相关 基因。结果显示:GEMMA软件共检测到5个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P<5.6*10-6)的SNP位点,筛 选了 TMC1、PRUNE2、FOXB2、XIRP2、ENSSSCG00000005264、ENSSSCG00000022408 和 ENSSS? CG00000030243作为出生重性状候选基因,为后续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提升藏猪出生重性状奠 定了基础。
    全悬浮MDCK细胞驯化与H9亚型禽流感疫苗 毒种制备
    赖汉漳,谭文松,詹烜子,刘旭平,麦康聪,刘玉鹏,汤钦,盘伟岚, 王小芬,陈华坚,陈培军,许东蕾,陈瑞爱
    2021, 46(6):  45-49. 
    摘要 ( )   PDF (1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制悬浮细胞源 H9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笔者对细胞和疫苗毒种进行了驯 化。将贴壁的MDCK细胞利用直接适应无血清法经过方瓶预驯化3代、摇瓶培养驯化13代得到 了一株适应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系,命名为MDCK(DHN)细胞系。该细胞密度高, 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态饱满,大小均一,活性强。在此基础上,将H9亚型禽流感CN株鸡胚毒 通过悬浮MDCK(DHN)细胞连续传代驯化9代后得到了在细胞中稳定、高效复制的CN株细胞 毒,并且该CN株细胞毒与CN株鸡胚毒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均保持了一致。本 研究成功研制了可用于悬浮细胞源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生产的MDCK(DHN)悬浮细胞系和 细胞毒种。
    亚热带气候下肉种鸡产蛋性能与环境因素关系分析 -以广东麻黄鸡为例
    蔡明睿,廖明,曾宪军,洪梓烘,李晓欣,韩宇星
    2021, 46(6):  50-57. 
    摘要 ( )   PDF (38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肉种鸡的产蛋性能存在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亚热带地 区肉种鸡的养殖情况,采集两万余只广东中速麻黄鸡实际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首次对广东 中速麻黄鸡的产蛋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散点图与拟合曲线的方法,分析舍内温、 湿度均值、方差、最值、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和热指数(Heat Index, HI)等饲养环境指标与合格产蛋率、蛋合格率、破蛋量、次蛋率与鸡只死亡率等生产指标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鸡舍内温度应保持在 26.7±0.2~(29.8±0.2)℃,且日均值不应高于(28.6± 0.2)℃。鸡舍内湿度应保持在(84.4±0.8)%~(89.0±0.8)%,日均值不应大于(89.6±0.4)%,且日 方差不应大于(7.0±0.8)%。此外,THI不应高于(82.0±0.2),HI不应高于(34.2±0.2)。
    基于线粒体12S rDNA基因对 多房棘球绦虫种系发育的分析
    郭莎莎,樊全宝,唐志强,李静,王龙,张浩吉,黄福强
    2021, 46(6):  58-63. 
    摘要 ( )   PDF (44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实验室传代沙鼠的棘球蚴各地理分离株线粒体12S rDNA基因是否发生突 变及其与世界各地不同来源多房棘球蚴12S rDNA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利用特异性引 物扩增同一实验室相同条件传代且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多房棘球蚴12S rDNA基因片段,并结合 GenBank中已收录的多房棘球绦虫12S rD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扩 增、克隆的 16 个线粒体 12S rDNA 基因序列大小均为 374 bp,分别属于 3 个单倍型(Hap_1, Hap_9,Hap_10),单倍型多态性为0.242,核苷酸多态性为0.001,与多房棘球绦虫(JAVA株) 参考线粒体基因组12S rDNA基因序列相比共存在3个突变位点。单倍型地区聚类网络分析显 示,在所分析的140条序列中共有10个单倍型,其中来自土耳其、中国、波兰、德国等8个国家 的109条序列均与JAVA参考基因组12S rDNA基因序列为同一单倍型,来自日本和俄罗斯西伯 利亚地区的13条序列为同一单倍型,来自斯洛伐克的6条序列为同一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 均只有1条序列。试验表明多房棘球绦虫12S rDNA 基因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都较 低,不适于多房棘球绦虫种内遗传多态性分析。本试验结果不仅为本实验室多房棘球绦虫物 种鉴定和基因型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今后多房棘球绦虫种内基因多态性分析时指出了不 适的目的基因,为棘球绦虫的分类、鉴定、遗传变异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饲粮添加小肽优蛋白对南美白对虾 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许合金,曾楠
    2021, 46(6):  64-70. 
    摘要 ( )   PDF (10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小肽优蛋白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 影响。试验选取 18 日龄南美白对虾幼虾 4000 尾,随机分为 5 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 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了0.5%、1.0%、1.5%和2.0%的小肽优蛋白,试验期55 d。结果表明: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1.0%、1.5%和2.0%小肽优蛋白可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的增重 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0.05),显著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 0.5%的小肽优蛋白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的活性(P<0.05),添加2.0%的小肽优 蛋白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的活性(P<0.05);3)添加0.5%、1.0%、1.5%和2.0%的小肽优蛋白可显 著降低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0.5%~2.0%小肽 优蛋白可显著改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降低饵料系数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且以小肽优蛋 白添加量为0.5%效果最佳。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头孢噻呋 检查方法学研究
    邓秉钊
    2021, 46(6):  71-76. 
    摘要 ( )   PDF (33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头孢噻 呋药物;在0.01~1.00 mg/ml范围内,峰面积的常用对数与进样量浓度的常用对数呈良好的线性 关系,回归方程为 y=2E+07x-237997,R2=0.9963;批间平均回收率为 100.2%,RSD(n=9)为 1.4%。本方法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灵敏度、稳定性、回收率均较高, 可用于兽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头孢噻呋的检测。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GX17株的分离鉴定和 免疫原性研究
    陈珊,严悌昆
    2021, 46(6):  77-80. 
    摘要 ( )   PDF (1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10日龄的主要以脾脏出现花斑为典型病变的发病鸭脾脏和胰腺组织接种 LMH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进一步鉴定,对鉴定的病毒进行体外细 胞培养,甲醛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同时对S1 基因部分序列进行 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及RT?PCR鉴定的病毒的基因图谱与近年来GeneBank中新型鸭 呼肠孤病毒核酸相似性高,属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同一个血清型,即命名为 NDRV GX17株。 将该分离病毒接种 LMH细胞进行适应性培养,结果表明该分离鉴定的病毒能在LMH传代细胞 上增殖,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其在LMH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不低于10-8.5 /mL。将其制备成油 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小鸭后21天,其中和抗体水平达到1∶16以上,这为研发新型鸭呼肠孤病 毒的疫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