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孙敏华[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三种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杀灭效果的评价
邝瑞欢 1,黄允真 1,李林林 1,向勇 1,翟颀 1,孙敏华 1, 李珂 2,信爱国 2,李海贤 3,董嘉文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88-92.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4
摘要
(
346
)
PDF
(912KB)(
4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该试验选择复方戊二醛、二氯 异氰脲酸钠粉、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杀灭效果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消毒灭源工作。经对三 种消毒剂在 10 ℃、25 ℃、37 ℃下不同稀释比例、不同作用时间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进行实 验室评价,结果显示:在室温环境下(25 ℃),作用时间为 1 min、5 min 和 10 min,复方戊二醛 1∶ 80 倍稀释可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而复方戊二醛 1∶300 倍稀释及其他两种消毒剂 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均未能有效杀灭鹅星状病毒。对于尿囊液里高含量(104.0 EID50)的鹅星状病 毒,1∶8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在 10 ℃时需要作用 10 min 才能有效杀灭星状病毒,但尿囊 液里低含量(103.0 EID50)的鹅星状病毒在此浓度下作用 1 min 就能被完全杀灭。当温度达到 25 ℃时,1∶8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 1 min 即可杀灭鹅星状病毒;1:160 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 溶液则需要 10 min 才能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继续升高温度至 37 ℃,1∶80 和 1∶160 倍稀释的 复方戊二醛溶液与鹅星状病毒作用 1 min 即可起到有效杀灭效果。综上所述,采用 1∶80 倍稀 释的复方戊二醛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在 10 ℃、25 ℃和 37 ℃作用的最短时间分别是 10 min、1 min 和 1 min。该研究明确了三种不同消毒剂首次用于消毒,在不同温度和作用时间下 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为鹅星状病毒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潘彦林 1,2,张俊勤 2,孙敏华 2,徐志宏 2,廖明 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3
): 71-76.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3.11
摘要
(
267
)
PDF
(2451KB)(
79
)
可视化
收藏
2023 年 8 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 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 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 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 (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 DTMUV 与 SCS01 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Cluster 2.1;DuCV 与山东毒株 YF180401 遗传距离最近,属于 DuCV?1 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 DTMUV 混合感染 DuCV 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 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 DTMUV 和 DuCV 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向勇, 唐铮, 李林林, 徐志宏,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49 (
2
): 1-7. DOI:
10.19978/j.cnki.xmsy.2024.02.01
摘要
(
245
)
PDF
(1781KB)(
300
)
可视化
收藏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星状病毒属成员,主要危害 3 周龄以下雏鹅。雏鹅感染后以内脏器官表面和关节腔中显著的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 80%,死亡率可达 50%;未死亡雏鹅则出现生长抑制和免疫水平降低等现象,更易受到其他病原的侵害。GAstV 既够能通过粪口途径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同时还具备跨宿主传播的能力。目前该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且尚无针对该病的商品化生物制品,使得在制定该病的科学防控措施时仍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健全的药物配套,导致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围绕 GAstV 的病原学、流行情况、致病性、免疫应答及其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 GAstV 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措施的初步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周洁1,2,孙慧敏3,董嘉文1,李林林1,张俊勤1,黄允真1,汪招雄2*,孙敏华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 47 (
6
): 10-14. DOI:
10.19978/j.cnki.xmsy.2022.06.03
摘要
(
362
)
PDF
(1873KB)(
89
)
可视化
收藏
新城疫是我国必须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获得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株,以新城疫LaSota疫苗株为骨架,替换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 GM株的主要抗原性相关基因F(Fusion)和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拯救获得重组病 毒 rLa?mG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重组毒株的 MDT 为 160 h,ICPI 为 0,EID50为 10-8.4 /0.2 mL。将rLa?mGM株繁殖后以108.0 EID50制备灭活疫苗,与商品化LaSota疫苗各免疫10只25日 龄SPF鸡,0.2 mL/只。免疫后14天,其血清平均HI效价为7.6log2,商品化LaSota疫苗免疫鸡 的血清平均HI效价为7.4log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谢梓民,张俊勤,孙敏华,黄淑坚,廖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
6
): 1-6.
摘要
(
80
)
PDF
(983KB)(
47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5年以来,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在我国开始流行,该病毒不仅会引起宿主严重 的包涵体肝炎,还能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病死率为10%~30%,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一定 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D种禽腺病毒的研究报道,对该种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 学、致病性研究、检测方法以及疫苗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该种病毒的研究进 展,以期为我国Ⅰ亚群D种禽腺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七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序列分析
周洁,邝瑞欢,黄允真,董嘉文,汪招雄,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
4
): 34-38.
摘要
(
41
)
PDF
(2051KB)(
49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东省部分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的病料 中分离到7株病毒,对分离的病毒进行S1及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分离株S1基因 与我国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H120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77.3%~8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 75.2%~80.2%;N基因与4/91、H120疫苗株核苷酸相似性均为85.9%~89.1%。上述结果表明, 流行株与经典疫苗株之间的序列差异较大。S1与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IBV中5株的 S1基因属于GI?19(QX?type),2株分别属于GI?22(CK/CH/LSC/99?type)和GI?28(LDT3?type);6 株N基因属于LX4?type,1株属于CK/CH/LSC/99?type。这7株IBV主要以QX?type为流行株,其 中有3株发生了重组。这说明目前广东省主要流行QX?type毒株,但基因重组发生频率高,本 研究为加强广东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HRM检测方法的建立
董嘉文,李林林,张俊勤,黄允真,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46 (
3
): 88-91.
摘要
(
49
)
PDF
(1028KB)(
36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根据鸭甲肝病毒1型(DHAV?1)和3型(DHAV?3)的5′UTR基因的保守区域, 设计了1对特异性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大小约为199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基于高 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的鸭甲肝病毒1型和鸭甲肝病毒3型的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试 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DHAV?1和DHAV?3,检测其它常见鸭源病毒不能形成 特异性的熔解峰;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表明,对p?DHAV?1和p?DHAV?3阳性质粒的最低检测 限分别为220 copies 和28 copies,对不同批次的样品扩增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 复性。采用该方法检测临床样品,与传统的二重PCR 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该方法为 DHAV?1和DHAV?3的临床疑似病例的鉴别检测、快速诊断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了技 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马冈鹅的饲养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董嘉文1,梁仕明2,凌祖云2,何启安2,孙敏华1*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0, 45 (
1
): 14-.
摘要
(
47
)
PDF
(949KB)(
56
)
可视化
收藏
马冈鹅名列广东四大名鹅之首,其养殖规模约占广东总养鹅量的80%。本文较为系 统对马冈鹅的饲养、繁育以及疫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马冈鹅产业发展和后续 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广东省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思考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 44 (
1
): 8-11.
摘要
(
19
)
PDF
(978KB)(
41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省,但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禽流感、细小病毒病等老病不断出现变 异;鸭腺病毒3型导致的“白肝”、鹅星状病毒导致的“鹅痛风”等新疫病不断发现;新型番鸭呼肠 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病毒感染的宿主不断扩大;以及细菌性疾病主要流行血清型出现变化。 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从养殖模式、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我省水禽养殖行业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鸭坦布苏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 H9 亚型禽流感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敏华,李林林,董嘉文,刘志成,孙俊颖,沈海燕,张建峰,张春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 42 (
4
): 37-42.
摘要
(
13
)
PDF
(131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 GenBank 上已发表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五邻体(penton)基因序列、H9 亚型禽流 感病毒的 HA 基因和鸭坦布苏病毒(DTMUV)E 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检测 EDSV、H9 AIV 和 DTMUV 的特异性引物, 扩增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 110bp、281bp 和 266bp。通过 PCR 验证及引物浓度的优化,建立了针对这 3 种病毒的 三重荧光 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 EDSV、H9 AIV 和 DTMUV,且不与鸭瘟病毒、 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大肠杆菌基因组 DNA 以及鸭甲肝病毒 1 型、鸭甲肝病毒 3 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和 新城疫病毒的RNA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EDSV、H9 AIV和DTMUV核酸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0、4.8 和1.3 个拷贝,该方法比常规 PCR 方法敏感 10 倍;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对不同批次的样品扩增效果良好。通过 标准曲线的建立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 EDSV、H9 AIV 和 DTMUV 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